《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》解故

參:https://cbetaonline.dila.edu.tw/zh/X1464

詳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7F_5gWMLycgO-V397YdQXgzQ56Pkf_8Q/view?usp=drivesdk
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document/d/1LhXoSNGesdHF_o9G3GpXgoGOormziiQPctOhpf-Jcz4/edit?usp=sharing

《中峯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講記》PDF DOCX


=,故=詁,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:(攴)⇔訁(言)。

覺海虛空起添字還原+倒序重組:覺海起(於)虛空。虛空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,有塵埃,才需要(有)勤拂拭(覺)。不覺、不修則為業海(即下文「業浪」)。由業起修則為覺海。

娑婆業浪流。恩師上淨下空老和尚《講記》所解也好。謂覺海本無一物,而生起虛空(此物),故由虛空而衍生出一切萬物,故娑婆有了業浪之流。即讀作「覺海(中有)虛空(生)起」,添字還原。

若人登彼岸,極樂有歸舟:添字還原:若人(欲)登彼岸(則)極樂有歸舟。或「有歸舟(至於、達於、到)極樂」。
法王利物,悲智洪深,普徧十方,冥陽靡隔:找對主詞+添字還原:法王利物(之)悲智洪深,(這樣的悲智利物之行)普徧十方,(且)靡隔冥(與)陽。
徧=遍,字形結構換部首耳:彳⇔辶(辵)。
今蒙齋主(某)恭為(某)屆逢(某)之期,特請山僧登座,依憑教法,作三時繫念佛事。迺爾亡靈遭此勝緣,自宜嚴肅威儀,來臨座下,恭聆妙法,一心受度:爾,單字想複詞:爾虞我詐的爾,爾=你(們)=儞(字形結構換部首)。

遭此勝緣:遭遇,同義複詞。

來臨座下:前文「特請山僧登座」的「座」下。主法以代佛菩薩,是佛菩薩的代表。

一心受度:受度,單字想複詞:接受超度。一心,單字想複詞:一心一意=全心全意。一=全,如「一身是膽」謂全身都是膽,膽大如身也。膽=胆,字形結構換聲符耳:詹⇔旦,聲音變化的關係:ㄓzh.ㄔch.ㄕsh→ㄉd.ㄊt.ㄋn

爐香乍爇,法界蒙熏,爐香乍,法界蒙(爐香)熏。添字還原+找對主詞、受詞、對象·九陽神功第5+8招。

諸佛海會悉遙聞,隨處結祥雲找對主詞·添字還原到香。香煙隨處(所到之處都)結(成)祥雲。悉,悉心之悉,全也。悉心=全心(全心全意)。

誠意方殷。諸佛現全身。(爇爐香者)誠意方殷,(所以)諸佛(就)現全身。添字還原。

此一瓣香

根蟠劫外,枝播塵寰,前言其時間(宙、世),後言其空間(宇、界)。時空=世界=宙宇(=宇宙)。

此數句當有典故(九陽神功、十全大補丸第10招),待查考。

不經天地以生成,經,經過。單字想複詞。以=而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下文「豈屬陰陽而造化」「而」字正對「以」字,抽換字面避免重複耳。(辭賦中常見常用)

豈屬陰陽而造化?爇向爐中,專伸供養。常住三寶,

剎海萬靈,由上下文、前後文以覘之,此「」當非亡靈、鬼靈、神靈之靈,蓋尊聖者乃足以當之(供養)。則此「靈」字當係「佛、聖」之置換爾。以前已言「三寶」,後亦言三聖、聖眾故。此段蓋對上(尊者、群聖)而言。剎海者,倒序重組:海剎,海(量的佛)剎也,佛剎如海(恆河沙)也。則此句蓋謂十方一切佛國之教主也。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剎、靈。

極樂導師,阿彌陀佛,觀音、勢至,清淨海眾。悉仗真香,普同供養。(爇爐香者)悉仗(此所爇之爐香之)真香。普=遍,普遍,同義複詞。普同供養:同供養且遍供養以上諸聖也。

世界何緣稱極樂,只因眾苦不能侵。緣,緣故,同義複詞。∴何緣=何故。何故=為什麼(何=什麼;故(緣故→緣→因緣→因→原因→因為→)=為(因為))

道人若要尋歸路,但向塵中了自心:道人,添字還原:(修)道(之)人。道人=行者。道=行,人=者。了,明瞭,全然明瞭。單字想複詞:了生脫死之了。故下文言心為何物,如何全然明瞭。乃至二時時承《觀經》開示是心是佛……。

塵,單字想複詞:1.紅塵→世間;2.根塵六塵之塵,五欲六塵

心心即佛,醍醐酥酪,咸自乳生;佛佛惟心,釵、釧、瓶、盤,盡從金出。金,金屬。

十萬億程,東、西不隔;倒序重組+斷句:不隔東、西(即沒有東與西之分、之間距、間隔)。路程、里程的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「東西不隔」對「凡聖同途」,故亦謂不分、隔凡與聖也。凡人與聖人是不隔無分的。同途,謂不在十萬億程外也。就在同一途中(內)。

二六時內,凡、聖同途。

低頭合掌白玉毫,星明日麗;歌咏讚揚紫金容,霆震雷轟。文學語言·七星大法:譬喻,以自然狀人文(人事)也。添字還原:低頭合掌白玉毫(如)星明日麗,歌咏讚揚紫金容(如)霆震雷轟。明、麗言其合掌之「誠意方『殷』」也,猶月亮代表我的心也,亦以月亮之明、麗,非以月亮之形、之為物故也。以如此殷切、殷實之誠,故讚揚之聲,如霆震、如雷轟也。(即霆震、雷轟亦不足以形容,亦比不上也)猶大音希聲,不在事相之大,乃在意之誠程(度)也。咏=詠,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:口⇔訁(言)

清涼月兮有水皆含,功德雲而無山不戴。前言卑下凡夫對尊聖佛菩薩之態度,此則所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、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也。水、山,即喻有禮敬之誠者(凡夫眾生)也。山戴,即雲覆也;雲覆即加被也。換句話說、文學語言之修辭爾。清涼月,今撰著至此,適為月光菩薩聖誕之中秋也,即清涼地菩薩也。佛度有緣人,此山、山亦須有佛緣、有低頭合掌、歌咏讚揚之契機因緣也。

香象渡河,一舉洪名超二死;迦陵出㲉,千稱嘉號壓羣音。添字還原+倒序重組:一舉洪名(如)香象渡河(能)超二死(也);千稱嘉號(即念佛號,如)迦陵出㲉(能)壓羣音(即非念佛之一切聲也,猶如廣欽老和尚所謂一切音聲轉為佛號、梵音,非謂其音量真大過於一切世間音也。蓋心能轉物,則同如來爾。科學語言vs文學語言·七星大法,要會讀、讀懂其義理、其用意所在。),壓制、打壓、碾壓、壓倒性勝利的「壓」,單字想複詞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一舉⇌千稱。舉=稱。「一舉洪名」=「千稱嘉號」,換句話說之作文耳。

下情唯忖以難思,一念回光而易往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難思、易往,即易行而難信也。往,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之行。前往的。下情凡夫也。下劣之有情也。∵情識,同義複詞。∴下情=無識(者),非上智者,故不明所以、不可思議也。至佛位方能究竟其妙故也。忖,忖度,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忖。以=而,抽換字面爾(已見前)。一念回光,倒序重組:回光一念;謂不思不忖,但逕去行、做(往)。將此「忖、思」之一念回轉為不忖不思,但往前行去(念佛)就是了。猶童蒙時不明究理(究竟所以)而但背誦去(去=往=前往),自得利益,自有好處。

究竟不居心外,分明祇在目前。二句亦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,餘多不贅。祇=只,抽換字面爾。同音通假·字形結構兼音義。究竟=畢竟。究=畢。目前,猶現眼下、現前。心外無佛,故念佛只在現前一念心行耳。

審如是,果真如此;明白如此。,果真(猶「」);明白(通「讅」,字形結構換部首:◎↔言)。是=此。∴如是=如此。

即今眾等繫念彌陀三時佛事,只如不涉證修。親蒙授記一句,如何舉揚?即今,就(在、是)現在。即=就(已見前)。找對主詞:只如,(眾等繫念彌陀三時佛事)只如不涉證(與)修。添字還原。不涉證也不涉修,與修、證都無涉(無關)。念彌陀之功行就如同修、證雙亡(忘)、兩邊不沾的。添字還原:(眾等)親蒙授記一句(末後句、清淨句:南無阿彌陀佛,六字洪名),此一句,如何舉揚(舉揚,猶言表現、闡發(闡釋發明其義)。舉,舉發。揚,揭示,隱惡揚善宣揚的揚。單字想複詞)。∴親蒙授記一句,如何舉揚→添字還原→親蒙授記(這)一句,(這一句六字洪名)如何(來)舉揚。只如=但像,只=但;如=像。

風吟樹樹千般樂,香浸池池四色華。「吟」一作「唫」,字形結構換聲符耳:今⇔金。倒序重組+添字還原:風吟樹樹(如)千般樂(音樂),四色華香、浸池池。風吟,風吹動樹所發之音聲也。四色,呼應每一時都要念誦的《阿彌陀經》中的青、黃、赤、白。

阿彌陀佛身金色 ,相好光明無等倫。

白毫宛轉五須彌,紺目澄清四大海。添字還原:白毫宛轉(如)五(個)須彌(山那麼大),紺目澄清(如)四(個)大海(那麼大)。

光中化佛無數億 ,化菩薩眾亦無邊。四十八願度眾生,九品咸令登彼岸。

第一大願,觀想彌陀:四十八願度娑婆,九品湧金波。第一大願(是)觀想彌陀。添字還原。

寶網交羅,度亡靈出愛河。此猶後第三時開示所言「列珠網於四生門戶」。

諸苦盡從貪欲起,不知貪欲起於何。

因忘自性彌陀佛,異念紛馳總是魔。添字還原:因忘自性(即、是)彌陀佛。異念,非正念也。異於正念者為異念。即「一念違真、縱我為非」(詳後)。此「」亦即後第三時所示「一馳情,一果熟」之「馳」,只是此在迷,而彼已寤也。

教中道:生而無生,法性湛然;無生而生,業果儼然:儼然若真有,湛然實事存。

所謂生者,即眾生生滅之迹也;謂無生者,即諸佛寂滅之本也:迹,形跡、表相。本,根本。單字想複詞。

法性湛然者,靈明湛寂,玄妙真常。箇箇不無,人人本具:箇=個,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:𥫗(竹)⇔亻(人)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個個(箇箇)即人人。具有,同義複詞。∴本具=本有;對應前「無」字。靈明湛寂,即靈知心。湛寂,故如如不動、如鏡現像、似珠隨色(鏡光本淨、珠體絕痕)之,皆喻此靈明湛寂靈知心也。

誰沒有靜下來的時候呢?誰沒有心情平靜的時候呢?甚至一片空白,毫無思緒波動起伏的時刻呢?只要不是那種無聊空虛茫然無所事事的心境感受,那,就逼近、逼真了「靈明湛寂」的心神狀態了。

只因最初不覺,忽爾動心,認妄為真,迷己逐物:認,誰認?找對主詞:此所(擾)動之(妄)心也。忽爾=忽然。爾=然。認妄緣為真境,認妄心為真心也。迷己本性而逐外物(外緣、外境)。

由是業網牽纏,流轉五道。恒隨生死以升沈,亘古至今而靡閒。

當知生自緣生,而法性不與緣俱生;滅自緣滅,而法性不與緣俱滅:此呼應前文「生、滅之迹」也。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生、滅

所以云「法性湛然」,是謂生而無生者也:生裡(中)有無生者存,此即法性所在。妄心(緣慮心)中有靈知心者存,不為動者即是。故離妄無以見(現)真、離相無以見性、離事無以明理。

無生而生者,眾生迷妄入心迷妄入心,即前「動心」。

積業成果,虛受輪轉,妄見生、滅

於法性體上,如鏡現像,似珠隨色似珠隨色:色,色相、形色、形形色色,不但是顏色、光色。單字想複詞。隨,隨附附隨隨任,同義複詞。珠隨色,即珠附色(珠上生色、有色澤或映照形像)。或「隨你、隨任」的「隨」,任憑、聽任也。隨色,即隨任色相在其表面上顯現也。鏡、珠即喻依,法性體即喻體。如,喻詞。找對主詞:法性體如鏡(能)現像,似珠(能)隨色。隨,即「不違」。隨色,即下文之「不違色、像」;隨其形色而顯現其色相、色像。

當知鏡光本淨,珠體絕痕。物、境互彰,不違色、像: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鏡光⇌珠體。光=體,抽換字面爾。∴鏡光本淨,即鏡體(本身)本淨。淨,對其現像之諸像而言,本來淨空無一物像。物境,外物與外境。彰顯,單字想複詞。有所現像或隨色,均乃外物外境自相交互所紛呈者,佛來現佛,驢來現驢,故不違其本色(色)及形象(像)也。是什麼就現什麼。與鏡、珠本體自無干係。非鏡、珠有意作弄也,故云不違。不違則恆順、隨緣,不攀緣,無拘執。痕跡,單字想複詞,同義複詞。∴絕痕=絕跡(「生、滅之迹」的迹)。不違色、像地任由物、鏡互彰。色,對珠體而言,像,對鏡光而言。

或者:「物」指鏡、珠,而「境」為使鏡、珠反映之物與境。色(珠)、像(鏡)。

彼色、像之去來,猶業果之儼然也:添字還原+找對主詞:儼然(有來、去)也。去、來=來、去。倒序重組。儼然有來有去,只因物、境之來故來,境、物之去故去。此即生(來)自緣(物、境)生,滅(去)自緣(物、境)滅。與、與、與法性體均無涉也。

故諸佛於儼然生滅中,唯見無生;眾生於湛然無生中,唯見生、滅。只因迷、悟之有差,遂致(所)(之)量之不一:添字還原。致,導致,單字想複詞。之,語詞;或作「是、乃」解。之不一=是不一樣的、乃(就)不一樣了。

實乃生,無自性;無生,亦無自性悟,則生、滅皆無生;迷,則無生皆生、滅所以離此別無,是乃一體而異名也:迷、悟,凡、聖,是一體而異名耳也。找對主詞+添字還原。離此(迷、悟)之有間而別無所謂悟、所謂迷者也。別=另外。別無,沒有另外有個、另外並沒有個。

審如是,則阿彌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彌陀佛;淨土即此方,此方即淨土。豈非迷、悟之自殊,何有聖、凡而彼此?何有聖凡而彼此:休將迷悟自疏親。直下承當。當仁不讓。

乃知現前眾等以自性阿彌陀,與大眾舌根普同運轉根本法輪,諸仁還委悉麼?添字還原:與大眾舌根普同運轉(的(佛號)即是)根本法輪。委悉,鉅細靡遺地明悉、知悉、熟悉。委實委曲的委。單字想複詞。根本,呼應前面「諸佛寂滅之本」也的「本」。

生滅無生、生不生,樂邦那肯禁人行?誰知萬丈紅塵裏,菡萏華開月正明誰知,猶言豈料。迷、悟,凡、聖,既「同途」(見前),則即使在迷、凡之世界(紅塵)裡,自然菡萏(蓮花,出淤泥而不染)華開,月也明。此「能」即性能之能。只要不被雲遮,不為泥掩(猶鏡光為塵蒙也)。此猶前云「一念回光而易往」,回光,即月能撥雲,而花能出泥也。月之明、花之香,並不因雲掩、泥覆而失卻,猶佛性本具,金剛不壞,不曾失卻,但待自復也。故云「華()開、月明」也。正,現在式,未曾止歇,不曾亡失。

「誰知萬丈紅塵裏,菡萏華開月正明」:二句即是雲雖掩月,月光仍在;雖能蔽日,日輪依然。眾生佛性,「靈明湛寂」靈知之心性亦然,故能「真常」,是其「玄妙(元妙)」。感恩感恩讚歎讚歎南無阿彌陀佛

菡萏與月,亦不因紅塵萬丈而有減損。

覺道雪山峰:添字還原:覺道(在、於)雪山峰。倒序重組:(在、於)雪山峰覺道。

眉際玉毫光燦爛(這樣燦爛的光)照開六道昏蒙:添字還原。

龍華三會願相逢,演說法真宗:倒序重組+添字還原:願(在)龍華三會相逢,(到時候聽佛陀(彌勒尊佛))演說法真宗:法真宗,真宗之法。倒序重組+添字還原。「真宗」一作「正宗」→正宗之法,即正法。或「宗」有「宗旨」之義。法真宗,猶言如來真實義。

人人分上,本有彌陀;
箇箇心中,總為淨土箇箇心中:箇=個,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:𥫗(竹)⇔亻(人)。同前。人人=箇箇,已見前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。

了則頭頭見佛,悟來步步西方:單字想複詞:頭頭是道的頭頭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步步=頭頭,抽換字面換句話說耳。「見佛」對「西方」,則此佛乃阿彌陀佛、亦所有妙音如來,乃至一切諸佛也。

上來啟建三時繫念淨業道場,今當第一時佛事已圓。如上殊勳,投入彌陀大願海中,專為亡靈(某)求生淨土

但念自從無始、迄至今生,一念違真,六根逐妄;隨情造業,縱我為非: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為非造業。找對主詞,非於者,即前句「一念違真,六根逐妄」,上下文前後文。與「為非作歹」之「為非」義有別;此專就非於「真」者言;不用真心性而隨妄情識,即為「為非」。即上文「一念違真,六根逐妄」之「違真、逐妄」。違真即為非、逐妄即為非。情,情識

身業則殺、盜、邪淫,口過則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,意惡則常起貪瞋、深生癡愛:婬=淫、瞋=嗔,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:女⇔氵(水)、目⇔口

癡=痴,字形結構換聲符耳:疑⇔知。

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常起貪瞋⇌深生癡愛∴常起=深生∴亦可云「常起癡愛、深生貪瞋。」常、深,副詞,前位修飾動詞「起、生」。

由茲三業鉤鎖妄緣。鉤鎖妄緣:緣慮心、外緣,單字想複詞。鉤言其攀(妄)緣,鎖言其執著(妄)緣。鉤乃一念無明、一念不覺;鎖則二、三(三心二意)……沉迷下去已。
常汩汩於塵勞,但茫茫於歲月。但=只=直=啻=第=僅……,一聲之轉。只=第=唯,一韻之轉。聲音變化的關係:ㄓzh.ㄔch.ㄕsh→ㄉd.ㄊt.ㄋn·字形結構兼音義。
欲思出離,唯憑懺悔熏修之力
俾眼耳鼻舌身意之過愆,應念頓消;
使色聲香味觸法之浮塵,即時清淨應念頓消:念,(一)念,添字還原。應一念無明之一念所起之(即)時;即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頓則不遲也。故「應念」對下句「即時」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。俾=使。

又極樂求生,全憑發願仰勞法眾異口同音,敬為亡靈至心懺悔發願

上來懺悔發願已竟:竟,單字想複詞:有志者事竟成未竟之志、畢竟的竟。

亡靈(某)當知,夫淨土之為教也,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,攝取十方一切眾生。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。信者,信有西方淨土,信有阿彌陀佛攝取眾生之事,我等眾生信有往生之分。然,雖謂彌陀攝取眾生往生,要信唯是隨心自現,感應道交,究竟非從外得。如是信者是為真信。究竟=畢竟;如是=如此。已見。

信而無行,即不成其信:倒序重組:其信不成。

行者,《楞嚴經》云: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」單字想複詞:心開意解、開士、開悟的開。方便,倒序重組,便方。方,方法;便,便利。∴方便,便利的方法。單字想複詞。假借,同義複詞。不假=不借由。單字想複詞,不假他人之手的不假。都=全。全都,同義複詞。∴都攝=全攝=總攝。自得,自然得到。單字想複詞。

《阿彌陀經》云:「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,執持名號,若一日、若二日,乃至七日,一心不亂。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,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」如是行者,是名正行。行者,做的。如是行者=如此(去)做的(話、情形)。者=的,字形結構兼音義·同音通假·聲音變化的關係:ㄓzh.ㄔch.ㄕsh→ㄉd.ㄊt.ㄋn。∴文言的「者」即白話的「的、地、底」。如死者,即「死的(人)」;記者,即「記錄的(人)」;筆者,即「執筆的(人)」;魔鬼終結者,即終結的(人、機器人)……。

行而無願,即不成其行。願者,要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相應,是為大願也。信、行、願三,如鼎三足,缺一不可

今爾亡靈當知:現前一念本自圓、常,信、行、願原是自己本來具有如是性德,今者但是本性光明顯發耳:此猶前所云月未嘗不明、花未曾不開也,花正開、月正明也。此正其「能」也。

阿彌陀佛(是)無上醫王。添字還原。

巍巍金相放毫光。苦海作慈航。九品蓮邦。同願往西方


第二時

靈知心: 「法性湛然者,靈明湛寂,玄妙真常」的「法性」、「一念違真,六根逐妄」的「真」、「捨妄歸真」的「真」,……以上均為「靈知心」也。抽換字面、換句話說、搞文字遊戲爾。鄙名「守真」,亦然也。


便就今朝成佛去  樂邦化主已嫌遲

那堪更欲之乎者  管取輪迴沒了時

原夫徧十方是極樂世界。山光水色。似空合空。盡大地是清泰故鄉。華笑鳥啼。如鏡照鏡。自是不歸歸便得。五湖煙景有誰爭。


黃金臂晝夜常垂。惟許行人獨委:2單字想複詞(九陽神功第2招,以下以數字2表示,餘同不贅):委身、委託、委任、委員的委。

白玉毫古今不昧。全憑願者承當。所以道。萬法是心光。諸緣惟性曉。本無迷悟人。只要今日了。即今現前眾等。繫念第二時佛事。且了之一句。如何舉揚。

瑠璃池上懸明月  菡萏華閒戲水禽




第三時

十萬餘程不隔塵,休將迷悟自疎親。休將迷悟自疎親:豈非迷、悟之自殊,何有聖、凡而彼此。直下承當。當仁不讓。妄自菲薄,引喻失義。舜何人也,予何人也,有為者亦若是。

何啻十萬餘程不隔塵,即極樂世界之四土亦不隔塵。

剎那念盡恒沙佛,便是蓮華國裏人

合塵背覺,栽荊棘於七寶園林;捨妄歸真。列珠網於四生門戶。縱橫萬法,圓裹一心,非思量處;阿彌陀佛,坐斷六根,無造作時。清泰故鄉,橫吞八極。破羣昏如杲日麗天,療眾病如善見神藥。所以云,一稱阿彌陀佛名號,能滅八萬億劫生死眾苦。利益如是,豈譬喻言說之可及乎?只如即今繫念,第三時佛事,且道,現前眾等,同聲相應一句,如何指陳?



一從佛向舌根念  不覺華隨足底生


打破虛空笑滿腮:打破即看破。七星大法·不要死在一點上永遠註意對立面·五官會通。滿腮即滿臉,借代;即滿身(全身、通體,2單字想複詞:通體舒暢)、滿心,五官會通。


念佛既從心出,結業豈屬外來?須臾背念佛之心,剎那即結業之所。今則眾等依憑教法,作三時繫念佛事。所集勝因,專為亡靈(某)決生淨土。自今戒香馥郁,慧炬營煌。迷雲開而性天獨朗,妄塵盡而心地廓通。諸根圓淨,羣業頓空。性天獨朗:獨特,同義複詞。獨朗即特(別)朗(晴朗、明朗)。

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獨朗↔廓通。「廓」修飾「通」,「獨」修飾「朗」。

諸根圓淨,羣業頓空:捨識用根,自然業盡情空。以恢復靈知心,不復緣慮心作主人也。

一舉念,一華開,挹露迎風,香浮玉沼;一馳情,一果熟,含煙對日,影落金園。一舉念一花開,一馳情一果熟(以下文字只是虛寫,修飾此二實句,錦上添花之文學語言罷了,不具實指,別無意趣,但為奉承此二句作渲染、宣揚爾),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,錯綜句法,互文見義,即一舉念、一馳情,便有一花開、一果熟,在極樂世界,種下往生正因,花開結果,花開見佛,即起心動念無不是佛,且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即如黃念祖老居士大德云:

「念佛成片」也不容易呀,有的修行人哪,他還跟我說,現在還不能成片。我說都不管哪。大家要知道,「往生與否,全憑信願之有無」。真正信了這個淨土宗的道理,彌陀的這種大願,這些道理;「信自、信他……信事、信理」,相信我們念佛就是以這個為因,就能得念佛的果、往生的果、成佛的果,這個就是「信自、信他、信因、信果、信事、信理」,這「六信」都具足啊。而且我們不留戀娑婆世界,願意往生極樂世界,很懇切,你就是有信、有願,深具信願。深具信願就決定往生。因為深具信願必定會念,念了有妄想、沒妄想那是其次的問題,那是第二個問題。你能不能夠往生全在於頭一句,「往生與否,全憑信願之有無」。這就是我們只要去主觀努力;你要是說我一定念到一點兒妄想都沒有,這個事兒不見得今生能做得到啊。那就到「事一心、理一心」了,這是不容易的事情。但是做不到沒有關係,你只要「一向專念」就好了,肯念就好了!但是你只要有信、有願,決定往生!(淨修捷要報恩談)

一舉念、一馳情,即起心動念。即一動念,一起心,一有念頭。都是阿彌陀佛。故下云大願王(即阿彌陀佛)塵塵契會。起心動念,都是阿彌陀佛,都是極樂世界,都在常寂光土(四土不隔塵)。故下云常寂光處處現前。

花(華),念佛是因;果,成佛是果。始覺合本,本覺圓覺。

找對主詞:含煙對日,影落金園,均形容其「果」。挹露迎風,香浮玉沼,均形容其華開之容。

經行坐臥在其中。游戲逍遙非分外。得佛受用。徹法源底。常寂光處處現前。大願王塵塵契會。更為亡靈。至心懺悔發願。 




一舉念,一華開,挹露迎風,香浮玉沼;一馳情,一果熟,含煙對日,影落金園:華開、果落,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+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+添字還原:(只要)一舉念(即/如)一(蓮)華開(此華(花)就)挹露迎風(其)香(則)浮(滿、遍)玉沼;一(旦)馳情(即/如)一果熟(此果則)含煙對日,(身)影落(于)金園。金沙布地,故為金園。金園猶言安樂園之園。即極樂世界。謂起心動念不離極樂、一舉一動盡在安養也。極樂世界無日月(「無有昏闇、火光、日月、星曜、晝夜之象」),則此日謂彌陀超日月光也。玉沼,即「池底」之「池」也。池沼,同義複詞,單字想複詞。華(花)表因、修,果表證果,呼應前不涉證、修而不離證、修也。香浮玉沼,猶言莊嚴佛淨土也。玉沼乃極樂世界之池沼,其香(所修之因)浮玉沼,則莊嚴佛土也。「暗香浮動月黃昏之「」也,單字想複詞。


大願王塵塵契會:彌陀佛(是)大願王(彌陀大讚)。

便就今朝成佛去,樂邦化主已嫌遲;那堪更欲之乎者,管取輪迴沒了時。管取:即「管得」。取得,同義複詞。單字想複詞。之乎者,單字想複詞:即「之乎者也」,為作偈語而省略。添字還原。猶白話云「點點點」,還囉嗦、囉哩囉嗦(囉哩囉唆)什麼。(嗦=唆,字形結構換聲符耳:索⇔夋。)那堪更欲之乎者,即「怎麼還想要點點點的」。(那堪=怎麼能忍受;更欲=還想要;更=還)。沒了,單字想複詞:沒完沒了



應跡西乾西乾即西天,以乾坤為天地故。2單字想複詞:朗朗乾坤、扭轉乾坤……。故乾即天,抽換字面爾。

楗椎

https://zh.wikisource.org/zh-hant/%E4%BD%9B%E5%AD%B8%E5%A4%A7%E8%BE%AD%E5%85%B8/%E7%8A%8D%E6%A4%8E

https://yifertw.blogspot.com/2015/08/13.html

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7%8A%8D%E6%A4%8E/1063312

椎=槌,字形結構換聲符(九陽神功第3招·字形結構兼音義)耳。



感恩感恩讚歎讚歎南無阿彌陀佛



========

九陽神功+七星大法=降龍十八掌(文心雕龍的龍)

我如何解讀中文、語文、古文、文言文的方法與技巧 

講義下載:  

 (全部) 

https://1drv.ms/f/s!Ap2-JNk0W_CPoHd5JJyxGybeTuZB (全部) 

(九陽神功、九陰真經、十全大補丸示例) https://bit.ly/3wbz7wK

https://1drv.ms/p/s!Ap2-JNk0W_CP5HtHMaHCZ_Ph8W3h?e=Yt2iHQ


 (七星大法示例 ) https://bit.ly/3fjK7kB

https://1drv.ms/p/s!Ap2-JNk0W_CP5Hpc5hV_6pS1mTG8?e=JyUdzM



https://1drv.ms/i/s!Ap2-JNk0W_CPoS0g40Ac785RlGlH(七星大法 png原圖檔 ) 

http://bit.ly/2wBvWjb 

(解讀技巧與方法_上課用_孫守真字任真.pdf) 

  

  

字形結構兼音義:音變或聲變線索筆記-隨時想到隨時記,上課方便,逢源不欠 

https://1drv.ms/x/s!Ap2-JNk0W_CPxzewa0Zz0yPkuXzN


通假錯別字訂誤:

https://1drv.ms/x/s!Ap2-JNk0W_CPgaBMsFc1jAzia_qlgg?e=RYvMeJ

  

古文共欣賞(文言文學堂) 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ineseAndMe 

 社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93351767427366

匿名留言可到: 

https://bit.ly/2WUnon2
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