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經傳釋詞》〈抑、意、噫、億、懿〉〈一、壹〉

 

(佛弟子孫守真按:經傳釋詞者,釋經傳之詞也。倒序重組 添字還原



《抑、意、噫、億、懿

抑,詞之轉也。昭八年《左傳·注》曰:「抑,疑辭。」常語也。字或作「意」。〈周語〉曰:「敢問天道乎?抑人故也?」《賈子·禮容語篇》「抑」作「意」。《論語·學而篇》:「求之與?抑與之與?」《漢石經》作「意」。《墨子·明鬼篇》曰:「豈女為之與?意鮑為之與?」《莊子·盜蹠篇》曰:「知不足邪?意知而力不能行邪?」「意」竝與「抑」同。

字又作「噫」,又作「億」,又作「懿」,聲、義竝同也:《書·金縢》曰:「二公及王,乃問諸史與百執事。對曰:『信,噫公命我勿敢言。』」《釋文》曰:「噫,馬本作『懿』,猶『億』也。」家大人曰:噫、懿、億,竝與「抑」同。「信」為一句,「噫公命我勿敢言」為一句。言信有此事,孫守真按:信諾、然諾,同義複詞。信==然。單字想複詞。諾、然,一聲之轉。信、然,疊韻?)抑公命我勿敢言之也。孫守真按:「然」字有「信」(然也)義,亦有「抑」義(然而)。亦雙極義(反義義、相反義)之字,猶「亂、、屑、慊、媁」等。七星大法·文學語言·層面整體動態觀。)《易·震》六二曰:「億𠷔貝。」王弼注曰:「億,辭也。」《釋文》曰:「億,本又作『噫』。」《禮記·文王世子·注》曰:「億可以為之也。」《釋文》曰:「億,本又作『噫』。」《莊子·在宥篇》曰:「意治人之過也。」《釋文》曰:「意,本又作『噫』。」〈外物篇〉曰:「夫流遁之志,決絕之行,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與?」《新序·雜事篇》曰:「噫將使我追車而赴馬乎?投石而超拒乎?逐麋鹿而搏豹虎乎?噫將使我出正辭而當諸矦乎?決嫌疑而定猶豫乎?」《韓詩外傳》「噫」作「意」。〈楚語〉曰:「作〈懿〉戒以自儆。」韋《注》曰:「〈懿〉,《詩·大雅·抑》之篇也。懿,讀之曰『抑』。」是「抑、意、噫、億、懿」,五字竝同也。故馬《注》曰:「懿,猶『億』也。」某氏不知「噫」為「抑」之𠎥字,而以為恨辭,失之矣。

抑,發語詞也。昭十三年《左傳》:「晉矦使叔向告劉獻公曰:『抑齊人不盟,若之何?』」十九年:「寡君與其二三老曰:『抑天實剝亂是,吾何知焉?』」孫守真按:疑當讀作「抑天實剝亂,是吾何知焉?」俟考。)〈晉語〉:「苦成叔子曰:『抑年少而執官者眾,吾安容子?』」或作「噫、意」。《詩·十月之交》曰:「抑此皇父。」《釋文》引《韓詩》曰:「抑,意也。」《莊子·大宗師篇》:「許由曰:『噫未可知也。』」《釋文》曰:「噫,崔云『辭也』;本亦作『意』。」

抑亦,亦詞之轉也。昭三十年《左傳》曰:「其抑亦將卒以祚吳乎?」《論語·子路篇》曰:「抑亦可以為次矣。」是也。或作「意亦」,或作「噫亦」,或作「億亦」,聲義竝同也。《易·繫辭傳》曰:「噫亦要存亾吉凶,則居可知矣。」《釋文》曰:「噫,於其反。王肅:於力反,辭也。馬同。」引之案:馬、王說是也。「噫亦」卽「抑亦」也。「抑」通作「噫」,已見上條。)《大戴禮·武王踐阼篇》曰:「黃帝、顓頊之道存乎?意亦忽不可𢔶見與?」《荀子·修身篇》曰:「將以窮無窮、逐無極與?意亦有所止之與?」〈秦策〉曰:「誠病乎?意亦思乎?」《史記·吳王濞傳》曰:「億亦可乎?」《漢書》作「意亦」,字竝與「抑亦」同。《正義》以為「噫乎發歎」,及《釋文》「於其反」之音,皆失之矣。

或言「意者」者,亦疑詞也。《管子·小問篇》曰:「意者君乘駮馬而洀桓,孫守真按:洀桓=盤桓,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聲符耳。)迎日而馳乎?」《晏子·雜篇》曰:「意者非臣之罪乎?」《墨·公孟篇》曰:「意者先王之言有不善乎?」《莊子·天運篇》曰:「意者其有機緘而不𢔶已邪?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?」「意者」,或作「抑者」。《漢書·敘傳》曰:「其抑者從橫之事復起於今乎」是也。「意者」之言,「或者」也,故《易··文言》曰:「或之者,疑之也。」《廣雅》曰:「意,疑也。」《韓詩》曰:「抑,意也。」杜注《左傳》曰:「抑,疑辭。」義竝同矣。

《一、壹》

一,猶「皆」也。《詩·北門》曰:「政事一埤益我。」言政事皆埤益我也。孫守真按:一是一、二是二,科學語言;一==全,文學語言。猶「萬」非萬、「三」非三,乃「多」耳。)

 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