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人類學——文化多樣性的探索(Cultural Anthropology)(162-166頁)第六章 語言與溝通.融會貫

162書首
融會貫通
加拿大:文化與語言的一體性及多樣性

  正如我們在〈文化〉一章中所指出的,文化有許多個層次。國家文化是人們藉由在某個特定國家成長的過程,而共同具有的信念、價值、行為模式與制度所構成的。文化的規模也可以小於國家層次。這些「次文化」可能出現在區域、族群、語言、階級與宗教等方面。因此,美國的猶太人、浸信會教徒、天主教徒與回教徒之間,具有次文化的差異。說法語的加拿大人也與說英語的加拿大人不同。
  人類學家研究一個當代國家時,可能把焦點放在一體性或多樣性——討論什麼相同或什麼不同。對於一體性的焦點,可能會檢視超越區域及社會階級區分的一些主題、價值、行為、制度與經驗。對於多樣性的焦點,則是檢視在這個國家文化中的各個文化。
  這兩個研究取向不應該是互斥的。除了多樣性之外,我們應該檢視一些與國家有關的制度、規範與期望。正如我們在「族群與種族」這一章所看到的,對於一個族群各個成員遵行的一組共同國家價值的壓力,不僅來自這個國家文化,也來自其他族群。例如,洛杉磯的非洲裔美國人在1992年的暴動之後,對他們的韓國裔鄰居有所抱怨。他們指出一些普遍的美國價值,例如開放、互相尊重、社區參與及「公平競爭」。他們認為韓國裔鄰居欠缺這些特質。韓國人則是反擊,強調另一組的美國價值,包括教育、家庭一體性、教養、勤奮工作與成就。
  我們現在把焦點放在加拿大的一體性與多樣性(美國的國家文化將在附錄3討論)。加拿大國家意識的一項重要特徵,就是和美國的對比。當加拿大人到國外旅行時常被看成美國人,他們強調自己並不是。確實,加拿大與美國共享了許多文化特質。有些反映多數加拿大人與美國人共享的英語傳承。某些反映他們在北美地區移民過程的共享經驗。還有一些反映著參與一個全球體系,或是透過兩國不設防的邊界所散播的各項產品與資訊。
  在加拿大的大眾媒體,特別是電視,協助突顯其國家主義及其象徵,包括與美國的文化對比。2000年春天在多倫多,一支為加拿大品牌墨爾森啤酒(Molson)所拍攝的電視廣告,立即受到全國矚目。這支廣告塑造的人物加拿大人喬(Joe)所說的一段「豪語」(The Rant),很快地變成三千萬加拿大人朗朗上口的一段國家主義箴言
163

  「我不是一個伐木工人或皮革商人;我並不住在一個圓頂小屋、吃鯨油或擁有一隻狗橇隊。」
  「我有一位總理,而不是一位總統。我說英語與法語,而不是美語。」
  「我很驕傲地在背包織上我們的國旗。」(這係指加拿大的不分性別的學校課程,編織課程同時傳授給男孩與女孩。)
  「我相信和平維持,而不是警察管理;相信多樣性,而不是同化。」在喬說到最激昂的時候,楓葉與海狸的影像正在他的背後閃動著:「加拿大具有世界面積第二大的土地,曲棍球的創始國,北美地區最好的地方。我的名字是喬,而且我是一個加拿大人。」(引述自Brooke 2000)。
  「豪語」刺激了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安大略省,其政府宣布從2000 9月開始,每一位學生每天都要演唱加拿大國歌(O Canada),並宣示對英國女皇的效忠(因為加拿大是大英國協的一員)。雖然「豪語」受到從西岸的溫哥華到東岸的哈里法克斯(Halifax)的一般加拿大人一再傳頌,但有一個省份並未加入這場國家認同的肯定行動。使用法語的魁北克省,在19942003年之間由分離主義政黨「魁北克黨」(Parti Québécois)執政,加拿大的國家象徵,例如國旗與國歌都被官方所忽略,甚至加拿大生產的墨爾森啤酒未在當地銷售(Brooke 2000)。
  在魁北克省及加拿大其他地方之間的對比,是一個國家之中最戲劇化、讓人感到驚訝、並帶有政治問題的,這讓加拿大對其在語言與文化方面的多樣性感到驕傲。很少有國家在培養一種雙語、多重文化社會的形象上,能夠及於加拿大。依據加拿大政府的網站:
  加拿大在多樣性方面的經驗,讓它有別於大多數的國家。我們的三千萬名居民反映了在地球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一種文化、族群與語言構造。…自從加拿大創立以來,多樣性就是它的一項基本特色。(http://www.pch.gc.ca/progs/multi/respect_e.cfm)。
  有別於對語言差異感到懷疑的美國,雙語主義(將英語與法語都視為官方語言)存在於加拿大聯邦的根基中。
  20006月,當時的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(Jean Chretien),宣布加拿大已成為一個後國族主義、多元文化的社會。它的國境包含了全世界的文化
164
,加拿大人學習到,他們的兩種國際語言與文化多樣性是一種相對優勢,還有持續不斷的創造力與創新的來源。加拿大由於歷史淵源與需求,對全世界伸開雙手(http://www.pch.gc.ca/progs/multi/respect_e.cfin)。
  對加拿大如何平衡一體性與多樣性的能力,最長期存在的測試是語言雙元性的挑戰。當加拿大聯邦在1867年建立時,英語與法語取得了一致的官方、憲法的地位。後續的權力被授予加拿大的各個立憲省份。其中的一省,魁北克省,說法語的加拿大人佔多數。他們運用其憲法權力,來保護與發展植基於法國的語言與文化,以及法國裔加拿大人文化資產的一種區域文化。在加拿大的其他地方,法語受到其他移民所淹沒,這些移民來自英國或被鼓勵說英語。在2001年,加拿大本土的法語使用者(Francophones)有86%居住在魁北克省,他們佔該省人口82%
  這個國家的英語強勢現象,正對法國裔加拿大人產生困擾。傾向英語方面的權力不平衡的一個例證,就是具有雙語能力的法語使用者,人數是具雙語能力英語使用者(Anglophones)的五倍。法語使用者更需要學習英語,比英語使用者對學習法語的需要更大。
  由於移民的關係,加拿大的語言多樣性正不斷增加。在2001年,有510萬人的母語(孩提時在家學習的語言)並不是英語或法語。英語使用者的加拿大人佔全國人口59%,法語使用者則有23%。有18%的人們習慣使用英語或法語以外的語言。華語是排名第三的常見語言,以下依序是義大利語、德語、旁遮普語、西班牙語、波蘭語、阿拉伯語、塔加洛語(菲律賓語)、烏克蘭語、荷蘭語、越南語、希臘語以及原住民語。
  具有英法雙語能力的人已經增加了。在1996年,有17%的人口可以說這兩種官方語言,1971年則只有13%。請注意加拿大與加拿大人都呈現了逐漸增加的語言多樣性。
  在1950年,加拿大的人口成長有92%來自出生。今天,隨著每年有20萬人遷進加拿大,遷移已佔每年整體人口成長的55%2001年的加拿大人口中,有18.4%是在外國出生。加拿大長久以來被稱為「一個國家之內的世界村」。到了2006年,加拿大最大的都市多倫多,將會超越紐約與倫敦,成為世界上多元文化程度最大的都市。
  加拿大常仰賴移民來補充定居者與勞工。在19世紀晚期與20世紀晚期,加拿大的移民政策的基本目標是補充一個勞工資源庫,首先是應付定居村落與農業的需要,其次是支持工業化。1960年,一項加拿大人的權利法案禁止聯邦機構依據國族起源、種族、膚色、宗教與性別來進行歧視。
165
1962年,一套經過修訂的加拿大移民法陳述,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位符合資格的人,都可被考慮接納為移民。移民來源國很快地從北歐地區,轉換到南歐、亞洲、西印度群島與中東。
  1971年,加拿大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正式實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的國家。依據政府的多元文化主義網站:
  加拿大對於多樣性的取向是依據一個信念,一旦每個人都被接受,且因其身分而被尊重,到最後創造一個有彈性、更和諧與更具創造力的社會,就能提供最佳的共同利益。這個對多樣性價值的信念,承認對文化獨特性的尊重,對於建立個人的自我價值與認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。還有平等接納每個人的一個社會,就是鼓勵成就、參與、對於鄉土的情感與歸屬感的一個社會。(http://www.pch.gc.ca/progs/multi/respect_e.cfm)。
  即使加拿大具有這種值得尊重的理念,但未完全避免歧視。例如,對於原住國族的虐待,可追溯到加拿大創國之初。加拿大的原住民仍較貧窮、健康情況較差、較高的死亡率與自殺率,且比其他國民具有更高的失業率。加拿大政府為了保持名聲,已採取許多步驟來修正過去的錯誤,並滿足原住國族的需求。例如,在1973年加拿大最高法庭依據原住民群體的用途與土地領域,來認定其土地權利。1982年,政府簽署了原住民權利條約,來保護其文化、風俗、傳統與語言。
  2001年,大約有975000位加拿大人(全國人口的3.3%)宣稱自己具有原住民認同,包括北美印地安人(第一國族)、米提斯族(metis,印地安人與歐洲裔的混血族群)、或是因紐特族(Inuit)。有五分之一的原住民說,原住民語言是其母語。在歐洲人移居此地的時代,加拿大有超過56 個原住民國族,使用超過30種語言。在2001年被登記為母語的原住民語言之中,前三大包括克里語(Cree,有72690人)、因紐特語(Inuktitut,由因紐特人所使用,29005人)、歐吉布威語(Ojibway20890人)。
  「族群與種族」一章討論了美國、日本與巴西種族的社會建構。加拿大人建構種族與族群的方式,相當不同於這三個國家的任何一個,雖然它們存在著相似性。例如,對於那些主張有米提斯族(混血)認同的人們被歸類為美洲原住民,這隱約顯示著美國的降格繼嗣原則。加拿大的人口普查並不詢問種族,而是「外表可見的少數民族」。該國的就業平等法將這類群體定義為「除了原住民,在種族上非高加索種,或在膚色上非白人的人群。」(Statistics Canada 2001)。與美國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,加拿大人口普查似乎認為種族差異存在於觀看者的心中(與眼中),而不是自我認同
166

  加拿大的1996年人口普查,首次蒐集了外表可見少數國族的資料——這是為了評估就業平等程度。類似美國的平權措施(affirmative action),加拿大的就業平等法,是對顯而易見的歧視所做的一項回應。
  「華人」與「南亞人」是加拿大最大的外表可見的少數國族。請注意在2000年人口普查,加拿大外表可見的少數國族的比例是13.4%,美國則是25%。特別的是,加拿大的黑人人口只有2.2%,非洲裔美國人卻有12.5%。加拿大的亞洲裔人口比美國多出3.7%。在加拿大人口之中,只有極少部分(0.2%)宣稱自己具有多重的外表可見的少數族群歸屬;美國在2000年人口普查則有2.4%宣稱自己「超過一個種族」。
  讀過這篇文章後,請思考美國與加拿大間,對於種族分類、族群與多元文化主義,以及語言多樣性等方面的主要相似性與相異性。加拿大國家文化的根本象徵是什麼?美國國家文化的根本象徵又是什麼?
  (本文所根據的統計資訊,可參閱http://www.statcan.ca.



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