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曾國藩《經史百家簡編》實境秀 11/ 序跋類 《易·下繫》十一爻






《 序跋類》

《易·下繫十一爻》

《易》曰:「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」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換部首or換聲符:憧衝、幢、懂(鬼影幢幢)。爾==汝?單字想複詞:不過爾爾、爾虞我詐。爾=如何。思=斯,語助,無義。字形結構兼音義。從,單字想複詞:遵從,依循。朋往來憧憧從爾思。 倒序重組。謂群類所依循之原理為如何也。)
子曰:「天下何思何慮,孫守真按:倒序重組:思何慮何。何=什麼。天下表世界,宇宙(之原理)。)
天下同歸而殊塗,一致而百慮。孫守真按:殊塗、百慮,即「朋」。塗,字形結構換部首:途。)
天下何思何慮。孫守真按:「何」釋「爾」。「從」字省略,添字還原:天下(依從、依照、……)何思何慮。思=慮。朋從爾思,即「朋從何思」。朋,猶云「皆、都、俱……」也。所謂「人無照天理,天無照甲子。」「照」即「從」。有所思、慮,則有所行動、有所運作;猶有所思慮,即有所「謂言說」也。(「所謂、以謂」之「謂」即如此而來。))
日往則月來,月往則日來,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;孫守真按:往而來,即「從爾」;下文「屈、信,蟄、入、安、致、崇」均同。日、月,即「朋」;下文「寒暑、往來者、尺蠖、龍蛇、精義、利用」。)
寒往則暑來,暑往則寒來,寒、暑相推而歲成焉。孫守真按:即言為什麼會有寒暑的往來,而不是恆溫就好。下文為什麼會有屈,又有伸呢,……均同。列舉而證言也。)
往者,屈也,來者,信也;孫守真按:熙熙攘攘。信=伸,字形結構兼音義,聲音變化的關係。)
屈、信相感而利生焉。孫守真按:利,如「山不轉路轉、轉念」的「轉」;轉才有利,不轉則害。蓋皆取其有利、趨吉者故也。吉+=吉利。同義複詞。)
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;孫守真按:前面講原理,這裡舉具體。以下又言抽象。蓋七星大法:「物質vs精神;具體vs抽象;生理vs心理」也。)
精義入神,以致用也;孫守真按:入,單字想複詞:斂入、收斂。所謂韜光養晦、養神。又出神入化、應用如神之神)
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孫守真按: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「安身」對「入神」;「利用」詩「精義」。精義,猶物理,原理原則。如電腦程式語言之作用原理,若不出神入化,如何致用。致,精致、極致之致。即精義、精靈、鬼靈精之精。一定是其原理原則很微妙的,才能盡極一切的用途。精,即微妙。致用即極用、用極,應用無窮,如電腦、3C。不過是古今人所選用之語彙不同爾爾!倒序重組 + 添字還原=以精義入神(來)致用也,以利用安身(來)崇德也。當屈則屈,當伸則伸,安處其最適之身(狀態、地位、立場、時機、時勢),是為了要崇其德。德,單字想複詞:品德、才德,特性、專長、能力。所謂「厚積而薄發」。)
過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。孫守真按:過,單字想複詞:超過、越過……。此,代名詞,代前面「從爾」之原理。未之或知,未或知之。倒序重組。未=沒:字形結構兼音義。或,或者,有人、有的。未或=沒有人。之=了。或代名詞,代「原理」。)
窮神知化,德之盛也。」孫守真按:窮神知化,即前所云「出神入化」也。倒序重組:窮知神化,窮,盡。德之盛,德,被用之物,物盡其力;使用之人,人盡其才。皆是「德」之「盛」也。)

《易》曰:「困於石,據於蒺藜,入於其宮,不見其妻,凶。」孫守真按:宮,單字想複詞:宮室,家居。一路坎坷,回家後又不見其家人,「妻」,舉其配偶最親者概括之之借代格。或「妻」,字形結構換部首:棲,棲息、棲身,謂無容身之地。此句即處處碰壁之意。據,拒也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困、據、入……不見。一路奔波,到最後還不能安頓,則凶。即「不利(吉:吉+=吉利)」。石,無生物;蒺藜,植物。妻,動物、人。(難度)層次愈來愈高,機會愈來愈少。終入絕境。)
子曰:「非所困而困焉,必辱;非所據而據焉,必危。旣辱且危,死期將至,孫守真按:七星大法:精神、抽象、心理(名)vs物質、具體、生理(身)。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。末學完全沒有參考任何書、古人注疏也無,卻可以讀成這樣。吾愛吾師,吾更愛真理。當仁不讓於師。)
妻其可得見邪?」孫守真按:其妻可得見邪?倒序重組。此猶李斯死前與其子之語也。對其「子」即對其「妻」,古文「妻、子」亦恆運用,故白話、今文才有「妻子」一詞。「妻」但借代此一切爾。夫子此語適為李斯之讖也。斯即「非所困而困焉、非所據而據焉」者。)

《易》曰:「公用射隼於高塘之上,獲之,无不利。」孫守真按:「用」什麼,添字還原+找對主詞,才是這裡的關鍵、重點。倒序重組+添字還原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看到了「於」,要怎樣啊?要想到倒序重組:公用於高塘之上射隼,獲之,无不利。獲之,得到的,之=的,代名詞,「獲」的受詞。)
子曰:「隼者,禽也;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兼音義:「隼=+十」,「隹=鳥」,故「雞=鷄,䧹=鷹,雁==贗」。)
弓矢者,器也;孫守真按:找對主詞的主詞(受詞,被用的)。前面才有被用物的也盡其力(物盡其用)。所謂「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」。)
射之者,人也。君子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,何不利之有?孫守真按:即前「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;精義入神,以致用也;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」)
動而不括,孫守真按:用典、專有名詞、字彙詞彙能力的問題了,此講弓矢之功能。括,『箭末端搭扣弦的部分。同「栝」。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cgi-bin/cbdic/gsweb.cgi?o=dcbdic&searchid=W00000004211
是以出而有獲,語成器而動者也。」孫守真按: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。)
子曰:「小人不恥不仁,不畏不義,孫守真按:倒序重組:不以不仁為恥。添字還原:不恥(於)不仁。於,對於。對於不仁的事,不以為恥,不會羞恥,單字想複詞。不恥不齒!不畏,不怕。畏=怕。)
不見利不勸,不威不懲。孫守真按:今日民主可鑑。勿往怪中共之極權也。小人=小民=市民=鄉民……。不修德進業,既不是君子,非小人而何?試問如今民主的這些國家主人,可是君子?若能不心虛而說「對!」的,下次碰到同事、長官、親友,就別背後說人壞話,嫌東嫌西的。連所謂的先進大國,如美國,誰不是不見利不勸的?不威不懲的?所以金正恩才要不時用核武來恫嚇它呀。不威不懲=不用核武你(小人)不怕。可見當今之日,均是「小人國」也。非君子國矣,何況極樂國。)
小懲而大誡,此小人之福也。《易》曰:『屨校滅趾,无咎』,孫守真按:校,字形結構換部首:咬。與噬嗑」皆从「口」。何校,即荷咬,謂刑具合矣。屨=履,鞋咬,咬猶蝕、損、(磨)壞……。滅,猶傷、殺。滅門、滅口之滅。單字想複詞。此無咎,頗有斷尾求生(如《奪魂鋸》)、壯士斷腕、破財買教訓之趣味,非毫髮無傷也。「无咎」猶云「無礙」。咬,先抓動詞,誰咬誰啊?找對主詞1.若是鞋子磨破了,則主詞是外力,而脣亡齒寒,鞋破趾傷。2.若是「屨」為主詞,則是鞋不合腳,而咬腳、磨傷腳趾了。趾=止,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此之謂也。孫守真按:倒序重組:「謂此也」。之,猶「唯利是圖」的「是」。倒裝時之功能性語彙。)
善不積,不足以成名;惡不積,不足以滅身。孫守真按:前止於「滅趾」,至此已「滅頂」。倒序重組:不積善,不足以成名;不積惡,不足以滅身。均係為了強調而置前。)
小人以小善,為无益而弗為也;以小惡,為无傷而弗去也。孫守真按:小人之小 七星大法:體積小、身材小,還是心智小、精神小?目光如豆、短視近利之短、近、豆,均「小」也。)
故惡積而不可掩,罪大而不可解。《易》曰:『何校滅耳,凶。』」孫守真按:何校(荷咬、刑具咬合如手銬銬上即「咬、校(調校使正合也)」也)而不可解下、赦免了。)
子曰:「危者,安其位者也;亡者,保其存者也;亂者,有其治者也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孫守真按:是故=是以=所以=因此。是==此;故==因。)
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亂,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。《易》曰:『其亡其亡,繫於苞桑。』」孫守真按:生於憂患死於安樂。繫,即「關係」之「係」。)

子曰:「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謀大,力小而任重,鮮不及矣。《易》曰:『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』言不勝其任也。」子曰:「知幾,其神乎!君子上交不諂,下交不瀆,其知幾乎!孫守真按:均有自知之明,不會不自量力。故不會被自己的虛榮心薰蔽,而能洞燭機先、防微杜漸。)
幾者,動之微、吉凶之先見者也。君子見幾而作,不俟終日。」孫守真按:幾,極短時間、反應靈敏、敏捷、敏銳、感測度精銳而強;終日,最後才知道。)
《易》曰:「介於石,不終日,貞吉。」孫守真按:〈豫〉卦。)
介如石焉,甯用終日,斷可識矣。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剛,萬夫之望。

子曰:「顏氏之子,其殆庶幾乎!有不善未嘗不知,知之未嘗復行也。」《易》曰:「不遠復,无祇悔,元吉。」孫守真按:〈復〉卦。復,字形結構換部首:履。劍及履及。此言懺悔要做到,得不再造,才能不復(再)而復(履行懺悔)也。)

天地絪緼,萬物化醇,男女構精,萬物化生。《易》曰:「三人行則損一人。一人行則得其友。」孫守真按:〈損〉卦。三人行謂三心二意、同床異夢。此與「二人同心」對反。)
言致一也。孫守真按:致:1.名詞,目標,天下一致而百慮之致。單字想複詞2.動詞:求、(取)得、獲也。求其專一一致也。)

子曰:「君子安其身而後動,易其心而後語,孫守真按:易,單字想複詞:「深耕易耨」之「易」。有德者必有言。)
定其交而後求。孫守真按:交淺言深,人之大忌。交,單字想複詞交陪https://www.moedict.tw/'%E4%BA%A4%E9%99%AA
君子修此三者,故全也。危以動則民不樂也;懼以語則民不應也;孫守真按:倒序重組+添字還原:危以動以危(而)動;懼以語以懼(而)語。誰懼、誰危,找對主詞:民(人)也。危,關係處得不好。懼,對我們還不放心、信任,還有疑慮的「疑慮」即「懼」也。)
无交而求,則民不與也。孫守真按:民,人也。唐諱太宗。「不與」即〈蘭亭集序〉「人之相與」的「相與」,謂跟我們走在一起。)
莫之與,則傷之者至矣。孫守真按:與,上下文(前後文)倒序重組:莫與之,找對主詞:莫沒人。謂無人與我們在一起,跟從我們。二「之」皆指我方;代名詞。此云「人、我」關係。人際關係。)
《易》曰:『莫益之,或之,立心勿恆,凶。』」孫守真按:「立心」即前文「易其心」也。〈益〉卦。曾文正公以「恆」為己平生所不足而有闕者,故以此殿軍坐鎮也。當作「擊」,即前文之「傷之者至」。https://ctext.org/library.pl?if=gb&file=98088&page=183
謂不但沒有人附益、依附之人數未增,甚至還有(或)排擠的。蓋因其立心無恆,才如此;或者是說處在這樣的劣勢下,若立心還不能有恆,守死善道、擇善固執,只因人家還不信服(孚)、相信你(尚有「懼」),那就半途而夭,如掘井未及水源,功虧一簣。立心=存心。勿恆,沒有保持下去、不敢堅持下去。如末學之教書致謗也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)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