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曾國藩《經史百家簡編》王引之《經義述聞》實境秀 15-5 / 《書·呂刑》〈惟訖于富〉~






《惟訖于富》

「典獄,非訖于威,惟訖于富。」《傳》曰:「言堯時主獄,有威有德有恕,非絶於威,惟絶於富。世治,貨賂不行。」引之謹案:訖,竟也,終也。「富」讀曰「福」。〈謙·彖傳〉:「鬼神害盈而福謙」,京房「福」作「富」。〈郊特牲〉曰:「富也者,福也。」〈大雅·瞻卬篇〉:「何神不富。」毛傳曰:「富,福也。」《大戴禮·武王踐阼篇》:「勞則富。」盧辯注曰:「躬勞終福。」)「威、福」相對為文,〈洪範〉亦曰:「作福作威」。)
言非終于立威,惟終于作福也。孫守真按:「作福」即「造福」也。所謂為民造福祉。與「刑期無刑」同旨趣也。)
「訖于福」者,下文曰:「惟敬五刑,以成三德。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」,是其義。《傳》以「貨賂」釋「富」字,乃不得其解而為之辭。孫守真按:謂不能「不知為不知」也。)

《擇言》

「敬忌,㒺有擇言,在身。」引之謹案:「擇」讀為「斁」。〈洪範〉:「彝倫攸斁」,鄭注訓「斁」為「敗」,見《史記·宋微子世家·集解》。)《說文》:「,敗也。」孫守真按:疑「蠹」與「殬」有關,今音同也。)
引〈商書〉曰:「彝倫攸殬。」「殬、斁、」古音竝同,「敬忌㒺有擇言在身」,言必敬、必戒,㒺或有敗言出乎身也。〈表記〉引作「敬忌而㒺有擇言在躬。」而,女也。言女㒺或有敗言出乎身也。《孝經》:「口無擇言,身無擇行。」言口無敗言,身無敗行也。說《尚書》《禮記》《孝經》者,多以為「無可擇」,殆以迂囘失之。孫守真按:即非直解、正義,類似閃爍其詞也。)
《太元·》曰:孫守真按:揚雄《太玄》)
「言正則無擇,行正則無爽,水順則無敗。孫守真按:九陽神功6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 。)
無敗,故久也;無爽,故可觀也;無擇,故可聽也。」《法言·君子篇》:「君子言也無擇,聽也無淫;擇則亂,淫則辟。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,未有述邪哆而稍正也。」孫守真按:哆,字形結構換部首:侈。邪侈,單字想複詞:「放辟邪侈」(《孟子》)
然則邪哆之言謂之擇言,故《孝經》曰:「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無擇言,身無擇行也。」蔡邕〈司空楊公碑〉曰:孫守真按:原文「邕」誤作「巢」,可見此本未善。)
「用㒺有擇言、失行𡉈於其躬。」「擇言」與「失行」竝言,葢訓「擇」為「敗」也。此又一證矣。孫守真按:倒序重組+添字還原:擇言、失行擇失(的)言行。)

《庶有格命》

「伯父伯兄,仲叔季弟,幼子童孫,皆聽朕言,庶有格命。」《傳》曰:「庶幾有至命。」《正義》曰:「鄭元云:格,登也。登命,謂壽考者。《傳》云『至命』,亦謂壽考。」引之謹案:「格」讀為「嘏」;格命,嘏命也。《逸周書·皇門篇》:「用能承天嘏命。」《爾雅》曰:「嘏,大也。」孫守真按:或「承天嘏命」,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+先抓動詞:嘏=格。格(合格、及格、有恥且格=正)=符。承天符命。格,字形結構換部首:恪。)
〈君奭〉曰:「其集大命于厥躬。」與此同義。「庶有嘏命」者,言庶幾受祿于天,𠈃右命之。尊大之,則曰「嘏命」耳。古字「格」與「嘏」通,〈士冠禮〉:「孝友時格。」鄭注曰:「今文『格』為『嘏』。」〈少牢饋食禮〉「以嘏于主人」,注曰:「古文『嘏』為『格』。」是也。訓「登」、訓「至」皆失之。

《雖休勿休》

「雖畏勿畏,雖休勿休。」引之謹案:休,喜也。「休」與「畏」正相反。孫守真按:畏=威,休=福;如前曰「威、福」常對舉也。)
言事雖可畏,汝勿畏;事雖可喜,汝勿喜。惟當敬用五刑,以成三德也。孫守真按:然則休=好,畏=惡也。當敬用五刑,勿以好惡(喜惡)行刑。則「好」亦「喜」也。「好、喜」可能雙聲。j、ㄑq、ㄒx
g、ㄎk、ㄏh
「喜」與「休」一聲之轉。孫守真按:「好、喜」可能也類似,雙聲通轉。)
〈周語〉「為晉休戚」,韋昭注曰:「休,喜也。」孫守真按:疑此乃嘉慶、吉祥之喜,如「」,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〈楚語〉曰:「敎之世,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昬焉,以休懼其動。」〈小雅·菁菁者莪篇〉曰:「我心則喜,我心則休。」「休」亦「喜」也。說見後〈我心則休〉下。)
「休」為「喜樂」之「喜」,亦為「喜慶」之「喜」。《爾雅》曰:「休,慶也。」)
〈召誥〉曰:「無疆惟休,亦無疆為恤」是也。孫守真按:休、恤雙聲,猶休、戚亦雙聲?亦,猶「不亦樂乎、死生亦大矣」之「亦」,強調用法。)
《傳》皆訓「休」為「美」,疏矣。孫守真按:謂未精確也。)

《輸而孚》

「獄成而孚,輸而孚。」《傳》曰:「𣃔獄成辭而信,當輸汝信於王,謂上其鞠劾文辭。孫守真按:上,上奏、上繳、呈上、上報…。)
《正義》曰:「輸,寫也。下『而』為『汝』也。斷獄成辭,而𢔶信實,當輸寫汝之信,以告於王。」引之謹案:「成」與「輸」相對為文,孫守真按:九陽神功第六招 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 。)
「輸」之言「渝」也,孫守真按:九陽神功第三招: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謂變更也。《爾雅》:「渝,變也。」《廣雅》:「輸,更也。」獄辭或有不實,又察其曲直而變更之。後世所謂平反也。獄辭定而人信之,其有變更而人亦信之,所謂「民自以為不冤」也。故曰「獄成而孚,輸而孚。」隱六年《左傳》:「鄭人來渝平,更成也。」《公羊》《穀梁》「渝」作「輸」。秦〈詛楚文〉曰:「變輸盟刺」,謂變渝也。是「輸」與「渝」通。〈豫·上六〉曰:「成有渝。」是「渝」與「成」相反。孫守真按:有=又?「成有渝」謂成而又敗也、既成而復推翻也。即前《左傳》「更成」也。)
先言「成」而孚,後言「渝」而孚,取相反之義也。《傳》謂「輸汝信於王」,則與上句文義不倫,殆失之矣。孫守真按:上下文(前後文)九陽神功第九招: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。)

《哲人惟刑》

「哲人惟㓝,無疆之辭。」《傳》曰:「言智人惟用,乃有無窮之善辭,名聞於後世。」孫守真按:孔安國《傳》添字還原好多喔。)
引之謹案:如《傳》說,則「㓝」上當增「用」字,文義乃明,殆非也!「哲」當讀為「折」,「折」之言「制」也。孫守真按:故「浙江」又作「江」。之=此;言=字(單字想複詞:「七言、五言絕句、老子書五千言」之言。折之言制也=「折」此字之義是「制」的意思。

「士制百姓於
𠛬之中」(士制百姓於刑之中)。「折、制」亦雙聲。)
折人惟㓝,言制民人者惟㓝也。上文「制以㓝」,《墨子·尚同篇》引作「折則㓝」。)
上文「伯夷降典,折民惟㓝」,《傳》曰:「伯夷下典禮敎民,而𣃔以法。」孫守真按:折=𣃔=斷,單字想複詞:折斷,同義複詞。)
《墨子·尚賢篇》引作「哲民惟㓝」。「折」,正字也;「哲」,借字也。上文「哀敬折獄」,《困學紀聞》卷二引《尚書大傳》作「哀矜哲獄」,「哲」亦「折」之借字。)(孫守真按:矜、敬,雙聲。折、哲,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「哲人惟㓝」猶云「折民惟㓝」耳。孫守真按:唐人為太宗諱,「民」皆作「人」。)

《五極》

「屬于五極」,《傳》曰:「其折獄屬五常之中正。」《正義》曰:「五常,謂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」家大人曰:「上文五辭為五刑之辭,孫守真按:上下文(前後文)。)
五罰為五刑之罰,五過為五刑之過,則此五極亦謂五刑之中也。」孫守真按: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。)

中,去聲,合度也。
先抓動詞。)
上文曰「故乃明于刑之中」,又曰「㒺擇吉人,觀于五刑之中」,皆其證。《傳》以為五常之中正,則大而無當矣。孫守真按:謂空泛瓠落荒唐荒誕而不著邊際也。

〈呂刑〉中及「三德」,然卻未明指,疑有敓文錯簡也。疑乃謂三后之功德也——所謂「三后成功」者也。)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