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曾國藩《經史百家簡編》屈萬里《尚書集釋》實境秀 15-7 / 《書·呂刑》有辭:於苗德威惟畏,德明惟明,乃命三后,恤功於民~





屈萬里《尚書集釋》
中國文化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中文博士孫守真任真甫學

250

呂刑

呂刑,《禮記》(〈表記〉、〈緇衣〉等篇)、《孝經》(天子章)、《尚書大傳》、《史記》(周本紀)倶作「甫刑」;《墨子》(尚賢中)及《書·序》皆作「呂刑」。蓋作「呂刑」者,乃古文本;作「甫刑」者,則今文家本也(畧本馬瑞宸《毛詩傳箋通釋》說)。呂,國名;金文作「郘」(《三代吉金文存》卷一著錄〈郘鐘〉十二器,又卷二十著錄〈郘太叔斧〉三器)。孫守真按:呂郘,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《史記·齊世家·集解》徐廣曰:「呂在南陽宛縣西。」按:即今河南南陽縣境。孫守真按:海賢老和尚所在也。感恩感恩 讚歎讚歎 南無阿彌陀佛。)
《書·序》云:「呂命穆王,訓夏贖刑,作呂刑。」孫守真按:命,可讀為被動式,受命、被命,由上下文(前後文)判斷,猶「管仲囚焉」之句。亦可讀作「顧命大臣、遺命」之命。 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,就看呂侯是否為顧命大臣了。

訓夏贖刑,猶云纂述華夏刑法發展流變史。)
《史記·周本紀》:「穆王即位,春秋已五十矣。……甫侯言於王,作修刑辟。……命曰甫刑。」皆謂本篇為周穆王時作品。後世經師,咸從此說。傅孟真斯年)先生,則疑非王朝及中原諸侯作品,以「呂命王」一語,既不能解作「王命呂」,孫守真按:當然可以讀作被動式,詳前。句讀當以「惟呂命」(惟呂受命)為句。「王享國百年」之「百年」乃文學語言,猶云「萬歲」「歲久」「有年(有日)」(此「有」亦孔武有力、有錢人之有,云「好幾」之意也;有年=好幾年)……,考據者俱以科學語言讀,故齗齗於歲數之爭也。七星大法 。真是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矣。)
又不宜解作「呂命穆王」。孫守真按:何不宜解作?若「命」,單字想複詞為「顧命」則自可以「命」言也。猶周公成王云。)
而所誥之人,孫守真按:然則孟真先生讀「詰」為「誥」矣乎?)
則為「伯父、伯兄、仲叔、季弟、幼子、童孫」,與〈周誥〉「越在外服,侯、甸、男、衛邦伯;越在內服,百僚庶尹」者異。且所述之事,為三苗重黎等;復與〈周誥〉之述祖德、及以后為監戒者不同。因謂本篇為外國書。蓋以別於中原之國也。說見所著《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》、及〈大東小東說〉(並見《傅孟真先生集》)。錢穆先生以「〈呂刑〉始以刑為肉刑之總名,又分出罰字專作罰金之義」,因謂其書為晚出。說見所著《周官著作時代考》(收入《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》)。郭某《金文叢考》(〈金文所無考〉頁33)以為天、地對稱之習尚,出現頗晚;本篇有「絕地天通」之語,已足知其為非實錄。孫守真按:郭某,郭沫若也。當年政諱而復鄙夷其人格故謂「某」;然下文復稱為「氏」,蓋偶疏也。)
張西堂以為蚩尤與重、黎之傳說,其起甚晚;本篇言蚩尤、重、黎,故不應早至穆王時代。張氏復據《詩·崧高篇》,以為之有國,不得早於宣王,因謂本篇為東周間之作(見《尚書引論》197198頁)。凡此,則皆謂本篇非穆王時書也。
按:諸家謂此篇之成,當在穆王以後者,似屬可信。篇中數見「百姓」之辭,皆指民眾言;西周前期,亦無此義。孫守真按:詞源學之考據。)
而言「王享國百年」,此王如非穆王,則或為平王。蓋平王申國之甥,王之立,由於申。申、呂同為姓之國,且相比鄰。《詩·王風·揚之水》,有「戍申」「戍甫」之文,知室東遷之初,尚不疏於王朝,而平王在位五十一年,度其年壽,可能達百歲。以是言之,則本篇其平王呂侯之請而作之命書乎?疑莫能明。姑依舊說,以俟知者。

惟呂命。王享國百年,耄荒1孫守真按:荒,大也。耄荒者,猶云「年歲大」也。亦猶謙辭「老朽」也。)
度作刑以詰四方2
 1.惟呂命,孔氏《正義》引《鄭玄》云「呂侯受王命,入為三公。」是鄭讀「惟呂命」為句,「王」字屬下讀。孔云:「言呂侯見命為卿。」是亦讀至「命」字絕句也。《書·序》言:「呂命穆王,訓夏贖刑。」《史記·周本紀》:「甫侯言於王,作修刑辟。」是《書·序》、《史記》皆以「惟呂命王」為句。段氏《古文尚書撰異》(書序)云:「按:『呂命穆王訓夏贖刑』八字一句,謂呂侯命穆王也。鄭注〈緇衣〉云:『傅說作書,以命高宗。』」是臣告君,亦謂之命。然以臣命君,究屬罕見之例。茲仍從鄭氏斷句。「惟呂命」者,乃史官記事之辭,言王命呂也。享國,謂在位;義見〈無逸〉。《尚書故以為周開國至穆王百年孫守真按:故,字形結構換部首:詁。找對主詞,誰「享國」?)
謂指周享國言。孫守真按:若是周朝享國,則下句「耄荒」者誰耶?上下文(前後文)
耄,老也;義見《詩··毛傳》。荒,老耄也;義見《禮記·樂記》鄭注。耄荒,猶言老邁也。孫守真按:「耄、邁」雙聲?)
 2. 度,謂度其時宜。詰,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鄭注引〈呂刑〉此語,而說之云:「詰,猶禁也。」孫氏《注疏》云:「詰,一作『誥』。」又云「『詰』作『誥』,今文尚書也。」按;孫氏此說,皮氏《今文尚書考證》(卷26)謂其蓋因《困學紀聞》而誤;是也。《困學紀聞》引〈呂刑〉此語,元刊本及清刊本,皆作「詰」;惟明萬暦間莆田吳獻台刊本作「誥」。孫氏蓋據吳氏刊本,因而致誤也。說詳拙著《漢石經尚書殘字集證》。孫守真按:皮氏若非親見孫氏如此,何能遽斷?「詰、誥」本就形近易誤,況復可能有雙聲之關係也。)
王曰:「若古有訓,蚩尤惟始作亂,延及于平民3。罔不寇賊,鴟義姦宄,奪攘矯虔4。苗民弗用靈,制以刑;惟作五虐之刑曰法,殺戮無辜5。爰始淫為劓、刵、椓、黥;越茲麗刑並制,罔差有辭6
 3若,與「粵、越」並通;發語詞。訓,訓教也。蚩尤,《釋文》引馬融云:「少昊之末,九黎君名。」孔氏《正義》引鄭玄云:「蚩尤霸天下,黄帝所伐者。」又云:「學蚩尤為此者,九黎之君,在少昊之代也。」二說不同。孫氏《注疏》云:「《周書·嘗麥解》云:『昔天之初,命赤帝分正二卿。孫守真按:正,字形結構換部首:政。分正,即分政,分配政務也。命赤帝分正(于)二卿。添字還原
命蚩尤于宇少昊,以臨四方。蚩尤乃逐帝,爭于涿鹿之阿,九隅無遺。赤帝大懾,乃說于黄帝,執蚩尤,殺之于中冀,用名之曰絕轡之野。』孫守真按:用==以。雙聲通假。)
案:孫氏所引有節文;下文引《史記》,同。)孫守真按:同為節文也。)
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云:『神農氏世衰,諸侯相侵伐,蚩尤最為暴,莫能伐。』又云:『蚩尤作亂,不用帝命;黄帝乃徴師諸侯,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,遂禽殺蚩尤。孫守真按:禽,字形結構換部首:擒。)
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,代神農氏,是為黄帝。』《大戴禮·用兵篇》,子曰:『蚩尤,庶人之貪者也。』……」孫守真按:庶人=民眾。眾=庶,人=民。)
《史記·五帝本紀·集解》引應劭曰:「蚩尤,古天子。」傳說紛歧,莫衷一是。孫守真按:莫衷一是,添字還原:沒能折衷成為一個最是(對)的答案。)
後世調停之說,亦皆難成定論;此不具述。延,引也;義見《呂氏春秋·重言篇》高注。延及,牽連及之也。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延,蔓延、綿延、延長、延展……之延。)
平民,民眾也。鴟,《釋文》引馬融云:「輕也。」意謂輕慢不守法度。孫守真按:鴟,字形結構換部首:抵、牴,單字想複詞:牴觸、抵拒、抵抗(違法)。或「低、底」,謂「低義」謂「無義、義之水平到底」也,所謂「罕」也,若有如無也。又「鴟」單字想複詞:「鴟梟」,以畜牲喻人,七星大法。不行人道,卻從鴟義。人之異於禽獸幾希之謂也。)
義,《經義述聞》讀為「俄」,謂古者「俄、義」同聲;俄,傾邪反側也。孫守真按:故有「俄頃」一詞。「俄」與「頃=傾」有關也。然則此「義」,亦猶「亂」,成了雙極義之字彙矣。

字形結構換部首字形結構兼音義:艤,靠邊側,故不中正也。)
矯虔,《漢書·武帝紀》:「撟虔吏」,顔注引韋昭曰:「凡稱詐為矯,強取為虔。」孫守真按:然則「虔」豈「虜(擄)」之字形結構兼音義者。

「矯」恐即臺語「奸巧」之合音。
https://www.moedict.tw/'%E5%A5%B8%E5%B7%A7
 5. 苗民,鄭玄以為九黎之君,云:「穆王深惡此族三生凶德,故著其惡而謂之民。」(孔氏《正義》引)。按:《國語·楚語下》「其後三苗,復九黎之徳。」鄭氏蓋據此為說。以苗民不應制法,故曰九黎之君。實則民不得有君義,則此苗民,乃包括苗民之君言之也。孫守真按:「民」既不得為「君」,何故曲為之說?不如愚讀為「生民、生民之初」為愈也。苗,「揠苗助長」之「苗」也,謂「初生、原初」也,故借為「初」義。即如「昔天之初」之「初」字也。

苗民=生民=初民。)
弗用靈,《禮記·緇衣》引作「匪用命」。命、令、靈,古多通用。此言苗民不聽從命令也。孫守真按:愚意以為此乃單字想複詞:萬物之靈之靈。(《書經·泰誓上》:「惟天地萬物父母,惟人萬物之靈。」))
制,《墨子·尚同中》引作「折」。《易·豐卦·象傳》:「君子以折獄致刑。」《釋文》:「折,斷也。」意謂裁斷。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。)
五虐之刑,五種苛虐之刑也。曰,楊氏《覈詁》謂當讀為「越」;與也。辜,罪也。淫,過也;義見《淮南子·原道篇》高注。劓,刑鼻也。刵,斷耳也。黥,墨刑在面也。以上並見《說文》。椓,椓毀陰也;義見《詩·召旻》鄭箋。越,發語詞。茲,此。孫守真按:「越」讀為「過」,單字想複詞:越過。越茲=過此=過此以往。

此處無取於王引之《經義述聞》。)
麗,與〈多方〉「慎厥麗」之「麗」同義,刑罰也。並制,孫守真按:原文作「幷制」,然則其經文正文是「並制」。

「麗」亦可為「附麗」義,謂「法令滋彰」之「滋彰」也。呼應前文之「淫」。)
意謂不論民眾善惡皆以此刑罰裁斷之也。差,《爾雅·釋詁》:「擇也。」孫守真按:罔差=無差=無差別=一視同仁、一體同罪。)
有辭,謂有罪狀;參〈多士〉注8。此言不擇其有罪狀者而刑之;以見用刑之濫也。孫守真按:「有辭」,愚讀為「又曰=復次=再者」。此以供詞解,不覺牽強多餘嗎?「越茲麗𠛬,竝制罔差」或「越茲,麗𠛬竝制罔差」句意已完,何必再贅一「有辭」否也?)

民興胥漸,泯泯棼棼,罔中于信,以覆詛盟7。虐威庶戮,方告無辜于上8。上帝監民,罔有馨香德,刑發聞惟腥9。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,報虐以威,遏絕苗民,無世在下10。乃命重黎,絕地天通,罔有降格11。群后之逮在下,明明棐常,鰥寡無蓋12。皇帝清問下民,鰥寡有辭于苗13,德威惟畏,徳明惟明14
 7. 民,謂苗民。孫守真按:由此但言「民」不復言「苗」可知前之「苗民」之「苗」,但是修飾詞,豈可復添字「還原」為「民=苗民」耶?從起始稱述起,故其時之民為苗民,今已後世,故但曰「民」,不復言「苗」。)
興,起也。胥,《爾雅·釋詁》:「相也。」漸,孫氏《注疏》云「猶詐也。孫守真按:漸、詐,雙聲通假。zhzichㄔㄨㄘcichuㄔㄜche、ㄕsh、→ㄐjㄐㄩju、ㄑqㄑㄩqu、ㄒx→ㄎkukou。)
《荀子·不苟篇》云:『小人知則攫盜而漸。』〈正論篇〉云:『上幽險則下漸詐矣』」孫守真按:然則「漸詐」即「奸(姦)詐」也?字形結構兼音義·聲調不重要。)
泯泯棼棼(ㄈㄣˊ),孫氏《注疏》云:《周書·祭公解》云:『汝無泯泯芬芬。』孔晁云:『泯芬,亂也。』紛,與『芬』通」孫守真按:
字形結構換部首。民=昏。泯=湣。民(泯)、盲、茫,雙聲通假。東方朔〈七諫·沉江〉:「處湣湣之濁世兮」,《莊子·齊物論》:「置其滑湣」。)
按《漢書·敘傳》、《論衡·寒溫篇》,「棼棼」俱作「紛紛」。中,當也;義見《史記·孔子世家·索隱》引宋均說。覆,反也,義見《詩·雨無正》毛傳。詛(ㄗㄨˇ)盟,《周禮·春官·詛祝》鄭注:「盟、詛主於要誓,大事曰盟,小事曰詛。」
8. 威,謂施刑罰。庶戮,眾被戮之民。方,孫氏《注疏》云「與『旁』通。(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換部首:方旁。)
《說文》云:『溥也。』」孫守真按::旁→滂,字形結構換部首 字形結構兼音義。旁滂溥,雙聲通假。)
上,謂上天。
9. 監,視。民,謂苗民。孫守真按:非單指苗族之民也,詳前辨。)
馨香德,謂美德也;參〈酒誥〉注29。發聞,謂氣味升發上聞於天也。
10. 皇帝,意謂偉大之上帝。康有為《孔子改制考》(卷十二、孔子改制法堯舜文王考)說下文「皇帝清問下民」云:「古人主無稱皇帝者,蓋上帝也。」孫守真按:然則下文「皇帝親問下民」亦可謂上帝耶?皇、帝,三皇五帝之皇、帝,故舉帝時政之三后(伯夷、禹、稷)以為例證也。皇帝,亦「大帝、明君」之謂,故下文「明明、明清」恆言也。皇=明(疊韻?,中古「唐」韻,有「光」字。字形結構換部首+字形結構兼音義 ),如富麗堂皇者,必明明也。)
按:〈師𠣭𣪕〉云:孫守真按:疑「師𠣭=師訟」。)
「肆皇帝亡𬙜」〈毛公鼎〉云:「肆皇天亡𬙜。」孫守真按:「𬙜」應即「無懌(斁)」。字形結構兼音義。)
二語互證,可知「皇帝」即「上帝」。郭氏《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》有說。孫守真按:前呼「郭某」,此又「郭氏」,果然前倨後恭也。呵呵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)
哀矜,憐憫也。庶戮,參注8。不辜,無罪也。孫守真按:不=無。「不辜」即「無辜」。單字想複詞。)
威,謂懲罰。遏,亦「絕」也;參〈湯誓〉注7。世,嗣也;義見《國語·晉語一》韋注。下,謂人間。孫守真按:無世=無後。世=世世=奕世。猶云「威廉二世」之「世」也。苗民絕,則不復有「苗民」,進化矣。

下,也可指
七星大法:時間之下,即後世、後來、後代。)
11. 重、黎,相傳為顓頊時分司天地之人。《國語·楚語下》:「顓頊……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,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。」孫守真按:正,字形結構換部首:政。單字想複詞:「內政部」之「政」。)
絕地天通,言斷絕人間與天神之連絡。降格,神降臨也。孫守真按:愚意以為「格」字形結構換部首+字形結構兼音義:「閣==隔」。絕地,猶絕境、窮鄉僻壤也。絕地天通即下情上達。詳愚「讀曾國藩《經史百家簡編》實境秀.docx」。

屈老師此說未安。蓋其將「絕」
先抓動詞(找對詞性),而「通」為名詞;愚則讀為形容詞,而「通」方為動詞。)
12. 群后,謂眾諸侯。逮,義當如《詩·樛木·序》「后妃逮下也」之「逮」,猶今語「待遇」也。孫守真按:然則是「逮」假為「待」。)
在下,謂民眾。孫守真按:愚謂「在下=最下」,在、最,雙聲通假。)
明明,猶言黽勉。孫守真按:均雙聲連綿詞。

愚謂明明,乃如下文「明清」之明也。謂下情上達,明明無晦也。即使「在下」(最下)之民,乃至鰥寡孤獨,均得如此。)
棐,讀為「非」。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換部首
《墨子·尚賢中》引此語,「棐」作「不」。孫守真按:「非(棐)、不」雙聲。)
不常,即非常也。孫守真按:不==無,見前「不辜=無辜」。)
,朱氏《古注便讀》云:「害也,傷也。」按:《爾雅·釋言》:「蓋,割,裂也。」《釋文》:「蓋,舍人本作『害』。」是「蓋、害」互通之證。孫守真按:雙聲。字形結構兼音義。愚謂「蓋」即前文「格(閣==隔閡=遮)」。雙聲通假、疊韻通假。「無蓋」即「無隱」,無隱情、無民隱也。)
13. 審也;義見《荀子·解蔽篇》楊注。有辭,有罪狀也。參〈多士〉注8孫守真按:其「辭」均讀作「供辭」之辭。單字想複詞。愚謂「有辭」乃「又曰」之類。此處屈老師解亦不順也,何謂明審問下民而有罪狀?

蓋第一層(期)絕其苗民之虐威者,第二層(期)則導正民風,第三層(期)則開始建設,故下云三后之政功也。有此三階段,故以「有辭(又曰、復次、再者)」連屬、綴文焉。

此「於苗」之「苗」即「民」,苗、民雙聲通假?亦謂「於當初之生民」,今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矣。故曰「於苗」,此當初之生民,則已然「德威惟畏,德明惟明」矣,然後再令三后……(乃命三后)也。)
14. 德威,謂行為威虐之人。惟威,謂懲罰之。德明,謂行為光明之人。孫守真按: 然則其「德」讀為「品德、德性」之德。單字想複詞。)
惟明,謂顯揚之。參〈皋陶謨〉「天明畏」二語注。《墨子·尚賢中》引本篇,「群后之逮在下」三句十四字,在「有辭于苗」之下:「皇帝清問下民」二句十二字,在「罔有降格」之下。按:「皇帝清問」以下十二字,疑當在「刑發聞惟腥」句下。
姑存此疑,以俟知者。孫守真按:果然屈老師亦疑有錯簡也。詳下論「服==備」「其刑上備,有竝兩刑」處。)

乃命三后,恤功于民15伯夷降典,折民惟刑16平水土,(孫守真按:平,夷也。單字想複詞:「夷為平地、化險為夷」之「夷」。今云「整地開荒開墾開闢」也。開荒之後各立其名,猶今立地名、標識之也。故云「主名山川」,倒序重組:主山川名。)
主名山川17降播種,孫守真按:降,猶云「接著」,如降階、下級,一級接一級也。之墾地後接著才教萬民做此事,故云降也。)
農殖嘉穀18三后成功,惟殷于民19(孫守真按:倒序重組:惟民于殷。于殷,猶「之子于歸」之「于歸」句式。殷,賓語置前強調「殷」故也。

「三后成功」即啟下文「三德」之伏筆也。功=德。成功=德成。)
士制百姓于刑之中,以教祗德20(孫守真按:前「德」既屬中性之德性、品德,則此「祗」猶「祗肅」也。肅敬、嚴肅、整肅,即修飭也。

祗、敬,雙聲通假。詳ㄓzhㄗziㄔchㄔㄨㄘcichuㄔㄜche、ㄕsh、→ㄐjㄐㄩju、ㄑqㄑㄩqu、ㄒx→ㄎku、kou

德,德行、德性、品德之德。謂塑養成其敬之人格也。)
穆穆在上,孫守真按:穆,單字想複詞:肅穆、肅、肅敬。亦「敬」也。)
明明在下,于四方,罔不惟之勤21孫守真按:此「德」則含攝前「祗德」二字,亦可謂承前省略也。

明、灼,抽換字面爾。)
故乃于刑之中,率乂于民棐彝22孫守真按:棐,字形結構換部首:斐。棐彝,斐彝,猶云「斐然成章」,「斐然彝成」也,「章」,亦猶「彝」也,皆好事善物美德。」

率,「率土之濱」的率。率,凡、舉凡、只要、莫不、皆然、都也。之,
先抓動詞:至、到也。言凡土地至於濱海(海際、岸邊)無非王土、王臣也。《國語辭典》所釋以率」為動詞,而不知「之」方為動詞,未敢從也。

==統治、教化、帶領。

率乂于民棐彝,
倒序重組:率乂民于棐彝。于,至於、到。此句式乃當時慣用,固不與後世文言習慣同。)
典獄非訖于威,惟訖于富23忌,罔有擇言在身24。惟克天德,自作元命,配享在下25。」孫守真按:此亦王引之之句讀也,然其釋「擇」為「斁」,敗也,固有理據,然何故此上下文(前後文)突然但言「言語」,前後文均謂「德」——全「身」之德——非但「言」而已也。故愚以為當讀作「敬忌,罔有擇。言在身,惟克天德……」斷句,「言」先抓動詞,非名詞,謂「這是說」也。敬忌,勿有選擇性辦案(即有個人好惡取擇也),即惟克符天德,方能自作元命,配享在下。

配享在下,配,猶今之「配得上」的配,言配得上享受、享用、受用在下者供養、賦役之福報、國祚也。在下,省語,謂凡一切在下者之所以事上者也。

若照王引讀法,則唯將「言」讀作語助無義,方合也。「罔有擇言在身」即無有「罔有擇(德)在身」,然其所引據之「擇言(斁言)」之言,均不如是解也。奈何?

《孝經》:「口無擇言,身無擇行」言口無敗言,身無敗行也。』
 15.
三后,伯夷、禹、稷也。恤,慎也;此義習見。功,事功。孫守真按:愚意以為「恤」乃「勗」之通假,勉也,慰勞也。)
 16.
降,謂發布。典,法。折,裁斷;參注5。刑,吳氏《尚書故》引戴鈞衡云:「法也。」
 17.
主,掌管。孫守真按:
單字想複詞:主管。)
名,謂命名。
 18.
殖,《呂氏春秋·孟春紀》:「五穀所殖。」高注:「殖,長也。」孫守真按:
單字想複詞:繁殖。)
19. 殷,吳氏《尚書故》云:「《廣雅》:『殷,正也。』〈堯典〉『以殷仲春』,《史記》「殷」作「正」。惟殷于民,以正于民也。《墨子》作「假」;「假」亦「正」也。」(孫守真按:) :「假」會是「正」,乃因「假」字形結構兼音義通「格」,而「格」有「正」義故也。

愚意以為
此「殷」乃「殷富、殷實、殷盛」之「殷」。
單字想複詞。殷乃承前「(繁)殖」而言,若云「正」則與上下文(前後文)扞格唐突矣。「折民惟刑」乃有「正」義,但此唯伯夷一事,不足以該三后之德(三德)也。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(作品、作者)。)
20. 士,刑官;參〈堯典〉。孫守真按:士,單字想複詞:士師。)
制,折也;謂裁斷。參注5(孫守真按:此應本王引之《經義述聞》說,蓋「折=制」,猶「浙=淛」也字形結構兼音義。)
中,《周禮·秋官·小司寇》:「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。」孫守真按:刺,單字想複詞:刺史、刺察軍情、偵刺(偵訊)之刺。「三刺」即「三審(訊)」。)
鄭注:「中,謂罪正所定。」按:猶今語所謂公平也。教,謂教民。祗,敬謹。
21. 穆穆,《爾雅·釋訓》:「敬也。」言敬謹。在上,謂君長。明明,參注12。在下,謂臣民。灼,猶言灼灼,明也;義見《廣雅·釋訓》。此謂明著。孫守真按:何謂「明著」?語焉未詳。愚意以為明乃無民隱之明也。即「絕地天通,罔有降格」之「通」字。下情上達無礙謂「明」也。如是方為「明」君。灼、明、穆,互文見義,均以「明」「德」為其終極目標也。亦「明明德」之義歟?!)
之,是。(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「唯命是從、唯利是圖」的「是」,謂倒裝句也。倒序重組。)
勤,奮勉。(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勤勉=黽勉。勤=勞。「勤」或乃「勸」之形訛。)
22. 明,勉。(孫守真按:雙聲,字形結構兼音義。黽勉。)
率,用。孫守真按:率 先抓動詞,屈老師讀作動詞助動詞(「乂」為動詞),愚意以為乃「舉凡」(副詞或介係詞)。詳前論。)
乂,治。孫守真按:整治、治罪之治。單字想複詞。)
棐彝,非法者。(孫守真按:彝,彝倫,倫常。

愚意以為「棐彝」乃「斐彝」,詳前論。
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23. 典,與「敟」通;《說文》:「主也。」(孫守真按:典字形結構換部首單字想複詞:典獄長的典。)
訖,《經義述聞》云「竟也;終也。」意謂終竟之目的。(孫守真按:「訖」猶「止于至善」之「止」。)
威,懲罰。富,讀為「福」;《經義述聞》說。孫守真按:愚意以為此富即衣食足而知榮辱之足。單字想複詞:富足。則與前文「殷、殖」相應矣。三后(「皇帝」舜臣伯夷、禹、稷)亦以此而成其功德也。故謂舜為「皇」帝也。)
24. 忌,《禮記·表記》鄭注云:「『忌』之言『戒』也。」(孫守真按:雙聲。字形結構兼音義。)
敬忌,猶言敬畏。擇,讀為「斁」,敗也。《經義述聞》說。孫守真按:愚意未以為然也。詳前論。愚讀此句作「敬忌,罔有擇。言在,惟克天德……」。其實亦〈大學〉「壹是皆以修為本」之旨歟!)
25. 克,《說文》:「肩也。」意謂負荷。孫守真按:愚意以為「克」即下文「作、配」也。)
作,成就也。孫守真按:「作」亦「配」也,故有「作料」(佐料)一詞。)
元命,大命也;指國運言。配享,言配合天命而享國。下,謂人間。孫守真按:配,未必是「配合」,「配得上」較佳。詳愚前述。即配得上受在下者之供養也。否則「何德何能」啊,此「德、能」即本篇所旨。

配享=配得上享受、享用。)

王曰:「嗟!四方司政典獄26。非爾惟作天牧27孫守真按:惟,字形結構換部首:誰。)
今爾何監,非時伯夷播刑之迪28(孫守真按:時=是。又有「時時如是」之意。)
其今爾何懲?惟時苗民匪察于獄之麗29,罔擇吉人,觀于五刑之中30;惟時庶威奪貨,斷制五刑,孫守真按:斷,單字想複詞:決斷,斷絕,絕對之意也。絕對(但知、單)以五刑制/折之,而不知有其他——五刑之外者。先抓動詞:斷,非動詞,乃副詞,修飾其後之動詞「制」。斷制五刑,倒序重組+添字還原:(以)五刑斷制(民人)。)
以亂無辜31孫守真按:亂,單字想複詞:擾亂。亂無辜,猶言「擾民」(無辜良民)也。

=而;以=用……來……。)
上帝不蠲,降咎于苗;孫守真按:此「降」亦可如前讀作「接著」也。)
苗民無辭于罰,乃絕厥世32。」孫守真按:殷鑑不遠、前車之鑑之意。

此苗=苗民,即「先民」(前朝、勝國、勝朝)之意,與前同。)
 26.
司政,主政之人。典獄,掌獄訟之官。孫守真按:行政、立法分權。)
27. 天牧,天定治民之官。襄公十四年《左傳》「天生民而立之君,使司牧之。」可為「天牧」二字作注腳。
28. 監,視;猶言注意。孫守真按:視察,單字想複詞:「警視廳、監視器、監視、一視同仁、視病猶親」之「視」。不是隨便看看、漫不經心(如電視)之「視」。

監,字形結構換部首:鑑,前車之鑑、殷鑑不遠之鑑也。單字想複詞:借鑑、借鏡。)
時,是。(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兼音義聲調不重要。)
播,傳布。迪,《禮記·緇衣》引此語,鄭注云「迪,道也。」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啟迪啟示、教訓、經驗,亦可也。)
29. 懲,戒。孫守真按:懲,字形結構換部首:徵。單字想複詞:徵信、考徵;亦借鑑義也。)
麗,法。匪察于獄之麗,意謂不依據法律斷獄。孫守真按:愚意以為此「麗」乃繁複、繁雜之意。謂不明察其繁雜,乃一概而論「以亂無辜」也。)
30. 吉,善。孫守真按:即後文「非佞折獄,惟良折獄」之「良」也。)
觀,《說文》:「諦視也。」中,公平。
31. 庶威,眾威虐之官。孫守真按:屈老師讀「威」為「官」人(威虐之官),愚不敢苟同也。「庶威」猶「濫權」爾。庶,濫也,本文上下文(前後文)屢見,可知其義。威,權勢、官威也。單字想複詞。)
奪貨,強取財貨之官。孫守真按:何故又讀為「官」人?此乃謂其行徑,找對主詞,非指人物也。)
斷制,猶言審判。亂,擾亂。
32. 蠲,善也;參〈酒誥〉注。孫守真按:「蠲」字从「益」故。或通「涓」(潔)。字形結構兼音義。)
咎,罪過。苗民,猶言苗人;此蓋指其君言。(孫守真按:不若如愚之讀成初民、生民(生民之初)為愈也。亦猶愚前所論如「勝國、勝朝」之義也。

○若指其「君」而呼為「民」,乃貶義,猶《春秋》稱「楚」君為「子」也。「民、人」則連爵位也無。)
無辭,猶今語無話可說;即無辭以自解也。孫守真按:無辭于罰,無得辭免於罰也。)

王曰:「嗚呼!念之哉!伯父、伯兄、仲叔季弟、幼子、童孫,皆聽朕言,庶有格命33。今爾罔不由慰日勤,爾罔或戒不勤34。天齊于民,俾我一日;非終惟終,在人35孫守真按:愚讀為「天齊于民俾我,一日非終,惟終在人」。俾,字形結構換部首:裨,益(蠲)也。即「配享在下」。無益(蠲)即無得「配」、無所「配」矣,唯孤寡獨夫,何來「配」偶者?

一日非終,即
倒序重組 +添字還原:非終(于)一日,惟終於人。終、覆亡(乃絶厥世)必有其一日(覆亡紀念日),不是日子到了就亡國,而是人自己()沒有做好,即與日子(覆亡之該日、那一日)無關。即無有定數,沒有宿命,就看執政者自己(身)怎麼做。
爾尚敬逆天命,以奉我一人36。雖畏勿畏,雖休勿休37孫守真按:此當作分號,不可作句號,句意未完也。)
惟敬五刑,以成38孫守真按: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「三」,全文只有「三后」有「三」科學語言,且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,合,故知謂三后之德也。)
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,其寧惟39。」孫守真按:倒序重組:其永惟寧,其永寧(惟=是:唯命是從、唯利是圖之是)。

惟:是、為。《書經.益稷》:「萬邦黎獻,共惟帝臣。」
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cgi-bin/cbdic/gsweb.cgi?o=dcbdic&searchid=W00000011407


「永、寧」,對應前文「絕、終、不蠲」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上下文(前後文)

永,愚原誤讀作「丞」。)
 33. 格命,神降臨而命之;意謂有福祥之事。(孫守真按:屈老師故不採用王引之說「格==大」也。

愚謂「格命」乃「正命」,詳「讀曾國藩《經史百家簡編》實境秀.docx」。https://bit.ly/3abrVXj
 34. 由,用也;(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兼音義:雙聲通假。蓋「由=因由、原由」,則「由=以」,而「以」亦有「用」義也。

「由」亦「從」也,遵從,照著做也。詳愚「讀曾國藩《經史百家簡編》實境秀.docx」)
義見《詩·小弁》鄭箋。慰,《說文》:「安也。」(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安慰。可見是同義複詞。

愚意以為「慰」,
單字想複詞:慰勉、慰勞也。即前文之「恤」(勗)。)
日,《釋文》:「一音『曰』。」按:作「曰」是。「曰、聿」互通,語助詞。(孫守真按:曰、聿,雙聲通假。)
言無不以勤勉自慰也。孫守真按:愚意以為此不但「自」修,且「事君」也;謂諫諍、勸勉也。)
戒,讀為「誡」,教也;義見《荀子·彊國篇》楊注。
35. 齊,利也;義見《漢書·王莽傳下》集注引應劭說。(孫守真按:利濟。齊→濟,字形結構換部首。《易·繫辭下》:「臼杵之利,萬民以濟。
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。)
俾,《說文》:「益也。」猶言加給。(孫守真按:②單字想複詞:增益。③字形結構換部首:裨。)
《後漢書·楊賜傳》引此文「俾」作「假」,義亦相近。(孫守真按:假、給,雙聲通假。假,貸也。)
一日,意謂少許之時日。非終惟終,言國運不當終而竟終。(孫守真按:找對主詞。什麼東西「終」?屈老師此抓國運也。)
在人,謂在於人為也。孫守真按:人=身,單字想複詞人身攻擊人不舒服、人在心不在http://www.guoxuedashi.com/zidian/_4EBA.html 即前文之「在身=在人」、「身」「德」也。在人,在於人本身之德行也。)
36. 尚,庶幾。孫守真按:希冀也。亦可讀作「上」,尚敬逆天命即上敬逆天命。又「崇尚」,尚敬,即極敬、「祗敬」。)
逆,《爾雅·釋言》:「迎也。」奉,助也;義見《淮南子·說林篇》注。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「奉事」(事君、奉職)即可矣。)
37. 休,《經義述聞》:「休,喜也。『休』與『畏』正相反。言事雖可畏汝勿畏,事雖可喜汝勿喜。」孫守真按:找對主詞:休什麼、畏什麼,愚與王引之所找者不同也。愚意以為是承前省略「我一人」也,我一人雖畏勿畏、雖休勿休,惟敬五𠛬,以成三德。不要因為我是天子、最高統治者就阿諛奉承或敢怒不敢言,當一切以五刑為進退之依據,方能成就若在昔三后之德治也。)
 38. 敬,謹。三德,未詳。或以〈洪範〉之剛、柔、正直說之,恐未的。孫守真按:的,單字想複詞:的確。

愚意以為「三后之德」為「三德」也。三后(伯夷、禹、稷),功成在前,為此時之人(後人)效法,故欲成其宿德,見賢思齊也。且前論刑法,亦以三后為宗,故知此五邢對三德,蓋謂三后之功德也。德,得也;得到完善的成果。因釋此〈呂刑〉諸前賢未詳此故,故亦各各在用
九陽神功8找對主詞而不自知,在找這「三」所代指之主詞、對象為誰也。故眾說紛紜,莫衷一是;愚亦不過如此解法爾,豈有異於人哉。若此「三」非此文「三后」之「三」,而謂須遠紹〈洪範〉,則愚故曰疑其有斷爛錯簡也,否則何來不明「三德」而遽言「三德」,讀茲文者將何以通曉乎?)
39. 慶,善也;義見《詩·皇矣》毛傳。孫守真按:「慶」即前之「福(富)、配」(格命)也。)
兆,萬億也;義見《禮記·内則》鄭注。(孫守真按:兆,七星大法·文學語言;非科學語言,猶「萬民」之「萬」也。兆民=萬民=百姓。)
惟,猶「乃」也;《經傳釋詞》有說。(孫守真按:乃,單字想複詞:「有容乃大」之「乃=於是=是」。惟==是,詳前論「惟=是」。

「其寧惟永」即「長治久安」;永=長、久,寧=安、治。)

王曰:「吁!來!有邦有土,告爾祥刑40(孫守真按:祥,字形結構換部首:詳。倒序重組:詳告爾刑,告爾刑詳。詳,慎、審、細(細節)也。)
在今爾安百姓,(孫守真按:「安」,猶前文之「制、折」。)
何擇,非人?孫守真按:擇「吉、良」也。此「擇」亦可讀為「斁」,敗也。謂何敗(亡國、終命)不自人(身)也。)
何敬,非刑?何度,非及41孫守真按:度,前文「度作刑」。)
兩造具備,師聽五辭42。五辭簡孚,正于五刑43(孫守真按:此「正」猶前文之「中」,故有「中正」一詞;同義複詞也。)
五刑不簡,正于五罰44。五罰不服,孫守真按:服,亦猶「備」也,故「備」為「箙」之初文。字形結構換部首「箙(服)、備」雙聲通假https://humanum.arts.cuhk.edu.hk/Lexis/lexi-mf/search.php?word=%E7%AE%99 。不備,則退而求其次。「備」則猶「具」(單字想複詞:具備、具文、具獄。)
正于五過45。五過之疵,孫守真按:上下文(前後文)+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:疵,即前文「不簡、不服」。簡,亦猶「檢具」也;亦「備」也。皆謂不及該標準、不適用該法條也。

疵,
單字想複詞:瑕疵,均是小過、小疵也,無有大者。大者,不會言疵。

五過之疵,猶言「五過之小(瑕疵、過錯)」。)
惟官、惟反、惟内、惟貨、惟來46;其罪惟均,孫守真按:罪,定罪、怪罪。此上下文(前後文)均非論所犯之罪,乃所定之罪與所處之分也。)
其審克之47孫守真按:倒序重組:其克審之。)
五刑之疑有赦,五罰之疑有赦,其審克之。簡孚有眾,惟貌有稽;(孫守真按:有,單字想複詞:「孔武有力、有錢人」的「有」。貌,貌似、以貌取人之貌。)
無簡不聽,具嚴天威48(孫守真按:具,即前論之「備」也。猶邏輯所云「充要條件」或「充分條件」也。有充分的證據,自然有充分的天威。此「嚴」,猶「莊嚴佛淨土」之「莊嚴」。

倒序重組+添字還原:不聽無簡(方能)具嚴天威。)
 40. 有邦有土,謂有國之諸候。祥,《爾雅·釋詁》:「善也。」(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「吉祥、吉人」之吉。

愚意以為此「祥」即「詳」,亦兼有(雙關)祥善之寓意。
倒序重組:詳告爾刑也。)
 41. 百姓,民眾。何擇非人,言何所選擇,豈非人乎?人,謂官吏。敬,謹。(孫守真按:此「敬」即「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」之「茍」,字形結構換部首。謹日新,即認真努力地去日新。)
度,《爾雅·釋詁》:「謀也。」及,《史記·周本紀》作「宜」。按:宜,意謂刑之宜。(孫守真按:「及、宜」,疊韻通假。

及,
單字想複詞:及格、及第;即合宜也。)
 42. 造,《史記集解》引徐廣云:「造,一作『遭』。」(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兼音義·聲調不重要。)
吳氏《尚書故》引錢大昕云:「兩遭,猶言『兩曹』。《說文》:『曹,獄之兩曹也。』」按《說文》注,以為「兩曹」即俗所謂原告、被告。(孫守真按:造,單字想複詞:造端,造端乎夫婦。「造」即「端」也。「兩造」即「兩端」,即訴訟兩方(兩頭、兩邊、……)。端倪=端緒=頭緒,端==頭。)
具,俱也。(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換部首。「具」亦宜照本字讀,單字想複詞:「具備」,本文「具備」二字一詞與今白話全同。且與下文「簡、服」(箙=備)相應也。)
師,孫氏《注疏》云:「師,士師。(孫守真按:②單字想複詞。)
《周禮》刑官之屬:士師,下大夫四人。」按:即司獄訟之官。辭,猶俗所謂口供;(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供詞=供辭=說辭=辯辭。)
朱氏《古注便讀》有說。五刑因供辭而定,故曰五辭。
43. 簡,吳氏《尚書故》云:「『簡、檢』通借,故舊傳以『簡』為『核』。簡孚者,核驗也。」按:即核實之意。正,定也;朱氏《古注便讀》有說。(孫守真按:正,字形結構換部首:証=證也,徵驗也。求檢覈實證於五罰,若又不備其驗,則再「就正」於五過。正,亦似「就正、就有道而正焉」之「正」。)
44. 不簡,言不能核實其罪。罰,謂以金贖罪。罰分五等,故云五罰。
45. 五過,孫氏《注疏》謂聽獄者之過;是也。五過之目見下。(孫守真按:五過,找對主詞,豈謂聽獄者,則前「正于五過」、後「其罪惟均」復何說?此皆論受罪受審者,何為突然插入聽獄審判裁決者?愚意以為:

官,乃由主官判定、裁定,如今行政裁罰、自由心證也。

惟反,反=翻,
單字想複詞:平反、推翻。即如今可不裁罰也,如末學昨早20201002鼎元豆漿早餐時,機車停於店口黃線上,因在黃線不得臨停逾3分鐘且須人在引擎動,故將被開單,而最後該警員決定不予處罰,勒令即刻騎走也。此則「反」,該罰而可不罰,與法律有違(反),故曰「反」也。猶造反、反叛之義。然刑期無刑,刑非必罰,而在於導正,所謂法理不外乎人情,法理情之衡量,本就在執法人員善加詳推,故曰「告爾祥刑」(詳告爾刑),且此「祥」亦雙關於「止於至善」、「惟訖于富」也。

惟內,內,
字形結構換部首:納,繳納。猶捐米得官,或以等價物賠償,蓋以物償其罪罰。

惟貨以財,惟內以物,猶捐納罰金。

惟來,來服役。所謂緩刑、替代處罰,社區服務之類者。參詳愚讀曾國藩《經史百家簡編》實境秀.docx
https://bit.ly/3abrVXj

且若是「
聽獄者」且有如下所訓納賄、報德怨(私怨)……等情,豈只是小可以放過?難不成的重刑、大辟以足懲,如最烈者莫過於明太祖之治貪官污吏也。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:不何情理嘛。)
46. 疵,《爾雅·釋詁》:「病也。」此猶言毛病孫守真按:語焉未詳。「」均為「小」義,如「白玉微疵、黃金有疵、吹毛求疵、索垢尋疵」,皆非大疵也。今語「毛病」亦非大病、重病、大過、重罪也。小毛病、挑毛病=吹毛求疵、索垢尋疵。)
官,蔡氏《集傳》云:「威勢也。」孫守真按:耍官威也。)
又云:「反,報德怨也。孫守真按:報私怨也,假公濟私、因私害公也。。謂報(私人之)德、報怨也。斷句。若此類之主官、法官行徑,豈只是小疵?!)
内,女謁也。孫守真按:走後門、套關係。)
貨,賄賂也。」孫守真按:賄賂貪污,怎麼會是小疵、小過,而不用大刑、重罰?)
來,馬融作「求」(見《釋文》),云「有求請賕也。」按:來,亦謂謁請,與「求」義相近。(孫守真按:謂如「關說、走後門」之類者。然則此又轉變主詞,轉指所犯之罪矣。找對主詞。然愚以為此上下文處皆當是在說處分之情,而非在談所犯之罪也。由前文五刑、五罰以降,均論處分之詳情,豈此忽轉為論所犯之罪狀?

來,如勒戒,謂須到該報到之地方報到也。如今限制出境、限制居處,須定時向警察機關報到,也是「來」——來所屬機關報到也。詳愚前論。)
 47.
均,等。克,《漢書·刑法志》引作「核」。審克,審核也。孫守真按:
字形結構兼音義

均,謂差異(輕重)勿過巨也。謂前五小疵之裁量裁處雖得主官自由心證,然亦不得、不宜差異過甚。)
 48.
簡乎有眾,檢驗眾犯也。(孫守真按:然則此亦
找對主詞,屈老師找的是犯人,而末學抓的是證據、供詞。)
貌,《史記》作「訊」。《說文》引本經作「緢」。按:今〈甲盤〉「訊」字作「」,與「緢」形近,故訛為「緢」,又轉為「貌」也。有,語助詞。(孫守真按:不單僅僅止是語助也,仍有副詞,前位修飾後面的「眾」字。蓋因屈先生讀眾為犯人,故此「有」不能為語助以外之詞義矣。

愚謂「簡乎有眾」,謂重重核驗也。重重,即「有眾」;後位修飾動詞「簡=檢」。)
惟訊,謂訊問之。有稽,謂考核之。無簡,謂無可核驗。聽,今語「受理」之意。具,《史記》作「共」。《爾雅·釋詁》:「共,具也。」(孫守真按:雙聲通假。

然則「無
𥳑不聽具」「無𥳑不聽共」,何謂也?疑此「共」,字形結構換部首「供」。即或有頂罪者,只要與事實檢驗不符,亦不聽其供述自首也。

愚讀則照原文「具」,意為「無核則不聽具獄」也。
單字想複詞。或斷句,斷在「無𥳑不聽」聽字下,意亦同也。則「具」為前位修飾動詞「嚴」(莊嚴、嚴肅)矣。)
嚴,敬也;義見《詩·殷武》毛傳。此謂敬謹。天威,天定之懲罰也。(孫守真按:語焉未詳。「天」者何也?天子,上天?

此「威」是「好」之義矣,前訓皆從「惡」方著眼也。)

墨辟疑赦,其罰百鍰,閱實其罪。

劓辟疑赦,其罰惟倍50,閱實其罪。

剕辟疑赦,其罰倍差51,閱實其罪。

宮辟疑赦,其罰六百鍰52,閱實其罪。

大辟疑赦53,其罰千鍰,閱實其罪。
墨罰之屬千,劓罰之屬千54,剕罰之屬五百,宮罰之屬三百,大辟之罰其屬二百:五刑之屬三千。
 49.
墨,《周禮·秋官·司刑》鄭注云:「墨,黥也;先刻其面,以墨窒之。」(ㄆㄧˋ),《爾雅·釋詁》:「辠也。」辠,與「罪」同孫守真按:愚謂辟,辟刑也,此論「五刑」(處分)非罪狀也。
找對主詞。謂被判「墨辟」刑者,若有疑慮,即予赦免,易科「百鍰」之罰。以下類推。上下文(前後文)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。)
疑赦,言有可疑則赦而不施墨刑;但罰之耳。鍰(ㄏㄨㄢˊ),古貨幣單位名。閱實,猶言核實。(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校閱,閱即校=較也。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 50.
惟倍,言倍於墨罰;即二百鍰也。(孫守真按:惟
====剛好。科學語言,精確明定,謂不能再酌情調整或上下其手。)
 51.
剕(ㄈㄟˋ),孫氏《注疏》云「當作『䠊』。」孫守真按:
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䠊,《爾雅·釋言》:「刖也。」即斷足之刑。倍差,《史記·周本紀·集解》引馬融云:「倍二百為四百鍰也。差者,又加四百之三分一,凡五百三十三三分一也。」按:馬說恐未的。此蓋言視劓罰二百之倍而差,殆謂三百鍰也。(孫守真按:差,單字想複詞:「差強人意」之「差」。)
 52.
宮,刑之一種。《周禮·司刑》鄭注云:「宮者,丈夫則割其勢,女子閉於宮中。」(孫守真按:此未採王引之《經義述聞》「宮割」之義也。))
六,史記作「五」;《集解》引徐廣云:「一作『六』。」
 53.
大辟,死刑也;孫守真按:此大辟之辟作「刑」解,而前墨辟之辟何故又故作「辠(罪)」解乎?若照前「墨辟」例,此則當訓為「死罪」也。)
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「其死罪,則曰:某之罪在大辟。」(孫守真按:「大辟」之「大」,單字想複詞:「死生亦大矣、大限、大體(屍體)」之「大」。)
 54.
墨罰之屬千,言致墨罰之罪者,其類凡千種也。(孫守真按:這裡才是談罪狀、所犯之罪。前均論所處之分、所處之刑也。

言罰,則刑可知。

此「刑、罰」之層次屈老師似沒注意到。「刑」,最重典也,「罰」則其次,再降為「過」、為「疵」。)
上下比罪,(孫守真按:比,②單字想複詞 :推比。

上、下,重、輕(罪、刑)也。

下文應句讀為「無僭亂;辭勿用不行。」謂比罪無有僭亂也。

僭,過分、越級;亂,混亂,即前不「均」也。

行,行刑、定罪也。

辭勿用,即無證辭。即前「無
𥳑不聽」或「無𥳑不聽具」。)
無僭亂辭,勿用不行;(孫守真按:末學句讀為「無僭亂,辭勿用,不行;」斷句。辭勿用=沒用辭=沒有辭。沒有覈驗檢證過的供詞是不得成案定罪行刑的。)
惟察惟法,其審克之55
上刑適輕下服,下刑適重上服,(孫守真按:此「服」仍可據前亦讀作「箙=備」,謂若適於量輕者則以下=輕)刑處分為備,而若適於重裁(加重其刑)者,則亦須以更重之上刑判處方為備=具。否則都非「敬于刑、審克之」也。

此「上下」即前文「上下比罪」之上下。)
輕重諸罰有權56(孫守真按:此用「權」字本義,謂如衡上之權,可以量移也。

謂皆有權,非死板、嵌死的。)
刑罰世輕世重,惟齊非齊,有倫有要57。罰懲非死,人極于病58(孫守真按:添字還原:罰懲(若)非死(罪),則要使人知病焉以畏而改過,如此即極矣;不是定要置犯人於某刑方甘休也。(「非訖于威」也。)

世,字形結構換部首:抴。

推(推事、推斷)。

輕重與齊不齊,皆非死板不可變易權衡的。可是如何權變,則亦有倫有要,不是任爾雌黃(即前文「非爾」「敬忌,罔有擇」)。)
非佞折獄,惟折獄,罔非在中59。察辭于差,非從惟從60(孫守真按:從,字形結構換部首:縱。單字想複詞:縱囚論。

歐陽修父,得饒人處且饒人也。
「汝父為吏,嘗夜燭治官書,屢廢而嘆。吾問之,則曰:此死獄也,我求其生不得爾。吾曰:生可求乎?』曰:求其生而不得,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;矧求而有得邪,以其有得,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。夫常求其生,猶失之死,而世常求其死也。能從輕減免則盡量從之,故云非從(縱)惟從(縱),此亦「惟良折獄,非佞折獄」之義。差,差錯、差可、差不多、差略、參差、差異、落差……。字形結構換部首單字想複詞

此「從(縱)」即前所云「惟反」也。可不照法律(違法)以判定也。反==違反。與其殺不辜,寧失不經也。寧可錯放(縱),也不可錯殺。

不是要放縱他,可是能夠赦免的,就盡量赦免其罪,即「非從惟從」之要義。故下文即接著說「哀敬=哀矜勿喜」勿喜,即不以執法行刑績效而自矜喜矜誇也。

有績效者,如佞也,故曰不佞=不才,此「佞」,謂能幹,會辦案、破案也。)
哀敬折獄,明啟刑書胥占,咸庶中正61。其刑其罰,(孫守真按:斷句:「中正其刑其罰」,「中」,即前文屢及之合度、適中也。前亦有訓「中」為「正」者。均為動詞。先抓動詞。「中正」之受詞為「其刑其罰」。倒序重組:謂「其刑其罰,咸庶中正。」)
其審克之。獄成而孚,輸而孚62。其刑上備,(孫守真按:備==具)
有並兩刑63。」(孫守真按:愚讀此「上」乃前文、上文之「上」。前文、上文者,即「上下比罪、上刑適輕下服,下刑適重上服」之文,故疑其為錯簡也。

有,又也,復也,更也。

謂若上下比罪,二者均宜,下服上服皆可,則並兩刑,合併處罰,謂一罪不兩罰也。)
 55.
比,例也;義見《禮記·王制·釋文》。蔡氏《集傳》云:「罪無正律,孫守真按:正,正當、正值,謂相當、吻合之律條。)
則以上下刑而比附其罪也。」(孫守真按:比,單字想複詞:推比=類推;比=類。)
僭,差也;義見《詩·抑》毛傳。孫守真按:愚謂「僭」,單字想複詞:「僭越」也。)
辭,謂口供。不行,謂今所不行之法;孫守真按:此亦語焉不詳也!何謂「口供勿用今所不行之法」(「辭勿用不行」)?)
蔡氏《集傳》說。察,詳審。(孫守真按:警察、檢察官、明察秋毫之「察」。)
法,依照法律。
 56.
上刑,謂重刑。適,宜也;義見《呂氏春秋·離俗覽·適威篇》高注。下服,服下罪也;謂減等。上服,謂加等。權,衡量也。(孫守真按:此解「權」太膚泛鑿空、抽象,不如愚之說解也。詳前。
七星大法:抽象化為具體。)
 57.
世,《後漢書·應劭傳》引作「時」;(孫守真按:蓋「當時
=當世;「時報」亦可謂「世報」。猶云「E世代」,以「世代」或「世、代」來表當「時」。)
言刑罰時輕時重也。(孫守真按:「世=奕」(世世=奕世),則字形結構換部首:「世=亦」也。世輕世重,即亦輕亦重,也輕也重,或輕或重;即夫子「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。」

抴,亦可。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。「抴」有牽引、挪動之義,即「量移」(酌量移動調整)也。)
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寇》:「一曰:刑新國,用輕典。二曰:刑平國,用中典。三曰:刑亂國,用重典。」孫守真按:此是大時間、大對象。就上下文(前後文)來看,此處但言犯行、受審人也。非大如家國者才是。找對主詞。)
惟齊非齊,謂齊其不齊者。(孫守真按:則屈老師前「齊」作動詞解。先抓動詞。後「齊」作形容詞或名詞解。

愚意則以為「惟齊非齊」即所謂真平等(齊)不是齊頭式的平等。「非齊」之「齊」,即齊頭式的齊。)
不齊,意謂非法也。倫,理也;義見《禮記·學記》鄭注。要,朱氏《古注便讀》云:「猶中也。」意謂「中正」。(孫守真按:要,字形結構換部首腰,腰在人身之中正者也。七星大法,生理vs事理;以喻「要」而「中正」者也。)
 58.
非死,言非置之死地。(孫守真按:愚則讀為「非死罪」也。死,死罪也。
找對主詞。屈老師則抓死地也。

味此文意,非言「置之死地」,而是「置之刑法」乃更合宜。)
極,困厄也。(孫守真按:愚則謂,極,至極、極限也,即「止於至善」之「止」、「訖于富」之「訖」。)
《孟子·離婁下》:「又極之於其所往。」趙注:「極者,惡而困之也。」(孫守真按:然則此「極」乃字形結構換部首「殛」也,故曰「雷殛」。《書經.舜典》:「殛鯀于羽山。」蔡琰〈胡笳十八拍〉:「我不負神兮,神何殛我越荒州?」此「殛」即有困、惱意。)
 病,謂痛苦。(孫守真按:即今俗云「要讓您知道痛」的「痛」。「病」即「痛心疾首」之「痛、疾」也。)
 59.
佞,謂佞人。(孫守真按:非也。「佞」乃「辯給」之意也。即
單字想複詞「不佞」之「佞」;「用人唯才不惟德」之「才」也。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「佞」對「良」,同中有異。謂如刀筆吏或訟師、訟棍之善辭令答辯者也;或所謂之清官比貪官更可怕之清官酷吏或能臣也。歷朝酷吏列傳者,均很佞、很聰明也,非佞人而已也。(如周興來俊臣之類,是人才(佞)也,然非「良」也;單字想複詞:所謂「居心不良」也。治獄(典獄)者,居心當如歐陽修父刑賞忠厚之至論也,方為良矣。)此蓋「不佞」之「佞」單字想複詞。「非佞折獄」,即不以會斷案之績效為尚。良,猶言良心、良能、善良也。即「居心不良」之「良」、「宅心仁厚」之「仁厚」、「刑賞忠厚之至論」之「忠厚」也。善,善解人意、善體君心之善也。)
折獄,斷獄。(孫守真按:折=斷,故有「折斷」一同義複詞。)
良,謂良善之人。(孫守真按:所謂「良善」者,乃「刑賞忠厚之至者」之「忠厚」,「哀矜勿喜」之「哀矜」也。前已具論,茲不贅。)
在中,謂在於中正(公平)也。(孫守真按:亦適中、中庸、合適也。適,適可則止。即「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」。)
 60.
差,孫氏《注疏》云:「杜預注《左傳》云:『,不齊一。』(孫守真按:
單字想複詞:參差不齊。此「差」即前文之「疑」——「疑有赦」也。)
察辭于差,言詳審口供之不一致者。非從惟從,王樹枏《尚書商誼》云:「公羊宣十二年傳:『告從』注:『從,服從也』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。)
⋯⋯惟,乃也。言察辭于差,則不服者乃服也。」(孫守真按:則其「非從=不從=不服」也。「非從惟從」,其讀為不服者乃服也。從,單字想複詞:服從。愚則讀為「縱」,則文從字順,亦合上文降等從輕之原則也,能如此,亦方為「良」折獄,而不是「能」(佞)折獄。上下文(前後文)若如諸先生說,則是「能(佞)折獄」——使不服者服,非必是「良折獄」也。不服者乃服」還是在「佞(能)」折獄上打轉,而沒有提升到「良折獄」之層次也。

佞、能,雙聲也(中古音「泥」母)。能幹,未必是好事啊。和珅也是能幹出頭的呵呵。哪一位權奸是昏庸得勢的呢?!能幹而居心不「良」者,正是此〈刑(呂刑)〉之所畏也——就怕立刑而流弊至此云。法家者流,則是「佞」已。)
 61.
敬,孫氏《注疏》云:「『敬』與『矜』聲相近,今文作『矜』。」哀矜,憐憫也。(孫守真按:「敬、矜」雙聲通假字。)
啟,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開也。」(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「開啟」為同義複詞。)
胥,相。占,《史記·平準書·索隱》引郭璞云:「自隱度也。」孫守真按:依然語焉未詳。豈謂自省察耶?

愚意則以為:
字形結構換部首:占,覘;或占,佔,單字想複詞:佔據。則占者,據也。胥占,謂皆據于所「啟」之「刑書」也。所謂「啟」者,即一定要打開刑書,嚴加審核、比對,不可自以為很熟了,就略過這個「啟」的步驟;故曰「明」也,明白、明確,確確實做到打開刑書這個動作。)
咸,皆。庶,庶幾。
 62.
成,定也。孚,謂得其實情。輸,讀為「渝」,變也;謂變更既定之讞也。《經義述聞》說。
 63.
其刑上備,有並兩刑,孫守真按:有
=又。添字還原+倒序重組:「若其刑上備,(則)有(又)兩刑並(罰、合併執行)。即是說若適輕、適重皆備(服),則合倂處之,即一罪不兩罰。故此「備」仍即「服=箙」也。此句疑原當在「上刑適輕下服,下刑適重上服,輕重諸罰有權刑罰,世輕世重,惟齊非齊,有倫有要」中之「上刑適輕下服,下刑適重上服」二句下,蓋錯簡也。此段至「成而孚,輸而孚」則章句意義已完,忽復綴「其刑上備,有竝兩刑。」既「獄」已「成」,何又須再合併裁處耶?先後本末不當顛倒如是。)
孫氏《注疏》云:「『備』同『𤰈』,《說文》云:『具也。』……其刑上備者,具列爰書上之,勿增減其罪狀也。「有並兩刑」者,……言犯二罪以上,止科一刑也。」

王曰:「鳴呼!敬之哉,官伯族姓64!朕言多懼65。朕敬于刑,有德惟刑66孫守真按:「敬于刑,有德惟刑」二句即前「非佞折獄,惟良折獄」之意也。敬==儆,警戒、警惕。字形結構換部首+單字想複詞Ps.不換部首讀「敬」當然也可以。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。)
今天相民,作配在下,(孫守真按:民作為君之配,如元配之配。單字想複詞。

今天,斷句:今.天:今.天相民,不是「今天.相民」!

倒序重組:作配在下在下作配。作配偶也。有君、有臣(民)此乃配偶,猶以男女以喻君臣也。如〈離騷〉之美人以喻君,男子以自喻。所謂「消息未通何計是」也。)
明清于單辭。孫守真按:前果後因。今天之所以使民作配在下,以供養我朝廷,乃因我朝政(獄政)能夠「明清于單辭」也。

倒序重組:于單辭明清。

單,
單字想複詞:單薄,即前文「在下、鰥寡、絕地」者也。絕地即貧瘠之地也。所謂薄地凡夫也。

前文「天通」即此「明清」。

明清于單辭即再弱勢者之供詞,亦須明審洞達,不可稍有(或)輕忽也。故下文接著說「民之亂」,蓋起於如此弱勢者之冤也。)
民之亂,罔不中聽獄之兩辭;無或私家于獄之兩辭68(孫守真按:于,用也?

無或私家于獄之兩辭,即前文「非爾」=無我=無私。

愚意以為此句當讀作「民之亂,罔不中。聽獄之兩辭,無或私家。于獄之兩辭」

罔不中者,無不因此(不能明清于單辭)而亂也。

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單辭對兩辭。則兩者,非兩造雙方,乃前文之「麗」(繁複、複雜)也——「察于獄之麗」即「聽獄之兩辭」。

無或,即絕無。或,有時、有的。無,即連有時、有的皆沒有,故絕無(絕對沒有)也。

無或私家,即前「非爾」。

「聽獄之兩辭」對「于獄之兩辭」
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故愚如此斷句也。故此句愚意當讀作:

聽獄之兩辭,無或私家;于獄之兩辭,獄貨非寶。

所謂「獄貨」者,非行賄也,乃如前所述「佞折獄」,故同用「非」字以否定!「佞折獄」,則必以所治之獄自矜,以為奇可居,以驕人,以自誇能臣,此種績效即使多,亦非可寶也。
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貨、寶、非。)
獄貨非寶,惟府辜,報以庶尤69孫守真按:府,單字想複詞:政府、開封府,法院;此可讀成「您們」,蓋此段王以宣告「官伯族姓」輩故也,「官伯族姓」固皆有「府」(儀同三司之類者)。功,即三后之功之功——「恤于民」。即惟佞折獄,而有負(辜)其刑之「功」,則天必報以庶尤,即前「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,報虐以威,遏絕苗民,無世在下」——前言「朕言多懼」即懼此也。。

獄貨非寶,令政(即三后之功)乃寶,故下云「令政」,以舉此「獄政」——以獄政為奇貨可寶者——對舉也。
永畏惟罰,孫守真按:罰,刑罰也,非天罰也。「永畏惟罰」即前文「敬于刑」也。)
非天不中,孫守真按:即前文「惟作天牧」。惟作天牧,乃中也。非天,即非「惟作天牧」之意也。)
惟人在命70孫守真按:即惟人「庶有格命」。)
天罰不極庶民,罔有令政在于天下71。」孫守真按:二句即前述先古刑罰史之「苗民弗用靈,制以刑、罔有馨香德,刑發聞惟腥」皆是「罔有令政」者也。

「報虐以威,遏絕苗民,無世在下」即「極庶民」,好似天罰庶民一體並罰而絕其世後也。

殛。字形結構換部首。或極==到。

添字還原:天罰(是)不(會)極庶民(的),(會「遏絕苗民」=「遏絕庶民」也是因為)罔有令政在于天下,故「遏絕苗民」也。意即,只要有令政人在于天下,而不是唯恃於刑「罰」,則天罰便不會如上述(歷史所載那樣)般發生。)
 64.
敬,謹。官伯,朱氏《古注便讀》以為刑官之長。族姓,謂同姓官吏。孫守真按:愚意以為「官伯」,高官權重者,伯,王伯(霸)之伯,或伯爵。「族姓」,如皇親國戚。皆為有權有勢之人也。故下云「府」,皆得「開府」也。應不只是刑官之長而已。)
 65.
多懼,謂多恐懼之辭。(孫守真按:戰戰兢兢,小心翼翼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之謂也。

朕言多懼,如言「我最怕(擔心、在意、縈心)的就是」,多=最。)
 66.
敬,謹。(孫守真按:亦「矜」也。詳前。
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:此作「矜」解不合!)
有徳,謂有徳之人。惟,猶「乃」也。(孫守真按:有==佑;字形結構兼音義+字形結構換部首。有德惟刑,倒序重組:惟刑佑德。即「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」以輔翼「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」。謂朕(所以)敬于刑者,蓋因其有佑助、羽翼於德政、德治也。添字還原

又「有德惟刑」
「惟刑有德」「刑惟有德」,謂無德不成其「刑」也。非刑也,猶云「隹兵不」也。「隹」即此「惟」也,字形結構換部首,不是「佳」也。有德才祥,不論是「兵」或「刑」。)
 67.
相,《釋文》引馬融云:「助也。」(孫守真按:即「儐相」之「相」。
單字想複詞。)
作配,意謂配合天意。下。謂人間。明清,明審也。吳氏《尚書故》云「〈玉藻〉:『視容清明。』鄭注:『清明,察于事也。』」單辭,一面之辭也。孫氏《注疏》云:「《後漢書·光武
本紀》,永平三年詔曰:『明察單辭。』注云:『單辭,猶偏聽也。』」孫守真按:「單」即「片面」,單辭即片面之詞。)
 68.
亂,《爾雅·釋詁》:「治也。」中聽,以中正之態度聽之。兩辭,兩造之辭。無,勿。(孫守真按:無
=(請)勿=毋。)
按:家,當為「圂」之訛。家,〈大克鼎〉作「」。圂,〈毛公鼎〉作「」。二字形近易混。圂,與「溷」通;說見桂氏《說文義證》。《說文》:「溷,亂也。」(孫守真按:溷==含混。○

字形結構換部首=。「嫁禍、嫁接」之「嫁」。無或私嫁于獄之兩辭,即不得妄生枝節、從中上下其手也。)
 69.
獄貨,言斷獄而受財貨。孫守真按:豈
添字還原?添了多少字。以獄政為奇貨可居,即名獄貨也。)
非寶,猶言不可貴。(孫守真按:受賄已犯罪矣,何言非寶、不可貴耶?謬已。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:不合常理!故愚意以為此謂以獄政之績效自矜者,非如其所想之可寶(貴)也。詳前所論。)
府,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取也。」辜,罪。功,事也;義見《詩·七月》毛傳。惟,言惟取罪事也。(孫守真按:蓋謂咎由自取。

詳見愚前所論析。此府乃開府、政府、王府也。猶言臺司、道臺、蘭臺、三司、三公、中堂以指稱其人物也。(以機關稱其所任職之人物)蓋此段「王曰」所諭者,均為「官伯族姓」故此用「府」也。辜,
單字想複詞:辜負——同義複詞。功,三后之功。「功」與「刑(此用「罰」)」對。可寶者乃「功」,故勿辜功,非獄可為奇貨也。

故「惟府辜功,報以庶尤」二句可譯為「只因為您們這些位高權重者辜負了制立刑罰的本意,沒能克盡以刑成功之使命與天職,所以上天才會
報以庶尤』」。蓋謂在上位者,有監督審核之責,不可一味任下屬有司來決獄也。)
庶,眾。尤,與「郵」通,怨也;(孫守真按:尤==怨,字形結構兼音義,雙聲通假字。)
義見《荀子·議兵篇》楊注。
 70.
畏,敬畏。罰,刑罰之事。孫守真按:謂刑、罰之事,您們做大官的也要小心謹慎,千萬不能掉以輕心。唯然不直接受理審案,但須做好監督控管之責。)
中,中正。在,察也;義見《詩·文王》鄭箋。孫守真按:在、察,雙聲。)
惟人在命,言人(官吏)當察天命行事。
 71.
極,至也;義見《詩·載馳》毛傳。令,《爾雅·釋詁》:「善也。」(孫守真按:
單字想複詞:「巧言令色、辭令、令嬡令郎」之「令」。

「天罰不極庶民,罔有令政在於天下」,此對說反語、說反話,即謂「天罰極庶民,(唯因)罔有令政在於天下。」由反面說,即特別強調也;猶「無時無刻不」,較「時時刻刻」更為強調、加強也。若不是無有善政在下,天也不會罰及庶民,使國亡祚終也。

故刑期於無刑,而求於、止於、訖于令政(訖于富)也。決非為刑而刑,制刑以制人。)

孫守真按:本文層次,先告諭執法基層,再諭誡主管高層(前諸「府」者即是。)最後則告子子孫孫永保用。

王曰:「嗚呼!嗣孫72!今往何監、非德73孫守真按:以「德」為「刑」之至也。不可以「刑」為終極。)
于民之中,尚明聽之哉74!哲人惟刑;無疆之辭,屬于五極;咸中、有慶75孫守真按:有慶即有福,即前文「一人有慶」之慶。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」。單字想複詞。)
受王嘉師,監于茲祥刑76。」
 72.
嗣孫,謂繼承開國之君之孫,指呂侯言。孫守真按:愚意以為當為繼天子立者,乃至諸世襲者。)
 73.
今往,自今以往。監,猶今言正視;謂注意也。(孫守真按:猶「諦審、諦察、端詳……」。

愚意以為,
單字想複詞:「監獄」之監也。謂凡獄政,不可離於德。)
德,惠也。此謂自今以往當何所注意,豈非德惠乎?孫守真按:在本文中,「德」字豈能讀為「惠」意?!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上下文(前後文)。德者,較近于「惟良折獄」之良也。)
 74.
中,謂案情。《周禮·秋官·小司寇》:「歲終,則令群士計獄弊訟,登中于天府。」又〈鄉士〉:「獄訟成,士師受中。」中,皆謂案情也。尚,庶幾。聽,謂聽獄。孫守真按:尚,崇尚。以……為尚。

民之中=民間。于民之中=在民間。中=間;中=在…間。)
 75.
惟刑,意謂掌理刑罰。孫守真按:「惟」豈得訓為「掌理」?)
無疆,無窮也。五極,蔡氏《集傳》云:「五刑也。」吳氏《尚書故》云:「極,誅也。孫守真按:極,字形結構換部首:殛。『林義光認為從「攴」從「口」,象人在隘中被追驚呼,此說與「亟」字的本義無關,姑備一說。』
http://humanum.arts.cuhk.edu.hk/Lexis/lexi-mf/search.php?word=%E4%BA%9F
愚謂此即此「極」之意也。人受困厄而無處告訴、抓扒、掙扎也。故从口、手。)
五誅,即五刑也。」孫守真按:誅,責也。)
按:極,與上文「人極于病」之「極」同義,困厄也。五刑皆困厄人者,故曰五極。孫守真按:極,猶云「綱」。無疆之辭皆受此五大綱領(五刑)所統攝也。極,極端。)
咸,皆。中,中正。慶,善也;参注39
 76.
嘉,善也;師,眾也;義並見《爾雅·釋詁》。嘉師,善良之民眾也。監,正視,猶言注意。祥刑,善刑也。孫守真按:然則「受王嘉師」(受王善良之民眾),何謂也?

愚意以為此當讀作「咸中有慶,受王嘉。師監于茲祥
𠛬。」

受王(天子)嘉勉、嘉獎。

師監即共鑑,謂共鑑咸遵(信受奉行)也。詳愚讀曾國藩《經史百家簡編》實境秀.docx https://bit.ly/3abrVXj

 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