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(淨土三經)實境秀 10/ 中品往生第二十~

《中品往生第二十》

佛告阿難韋提希中品上生者:若有衆生,受持五戒,持八戒齋,修行諸戒,不造五逆,無衆過患,(佛弟子孫守真按:眾多,同義複詞,單字想複詞。過,罪過、過失、過錯。患,害,惡,壞。過患,同義複詞。)

以此善根回向,(佛弟子孫守真按:可見善根之根,猶種子,猶本錢,猶資糧也。即積累的善本。根本,同義複詞。善根=善本,抽換字面爾。)

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。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比𠀌眷屬圍繞,(佛弟子孫守真按:眷屬者,找對主詞:非阿彌陀佛之眷屬,乃此行人之累劫有緣眷屬也。)

放金色光,至其人所,演說苦空、無常無我,讚歎出家,(佛弟子孫守真按:豈必肉身出家?七星大法:肉體vs心理。以前所行之戒來看,非必身出家者也。)

得離衆苦。行者見已,心大歡喜,自見已身坐蓮華臺,長跪合掌,為佛作禮,未舉頭頃,孫守真按:亦猶〈蘭亭集序〉以「俯仰一世、俛仰之間」,以頭部動作喻時間也。七星大法:生理vs時間。)

卽得往生極樂世界,蓮華尋開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中品生者,花開亦迅。
=開,抽換字面爾。)

當華敷時,聞衆音聲,讚歎四諦,應時卽得阿羅漢道,三明,具八解脫,是名中品上生者。

中品中生者:若有衆生,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齊,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,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,(佛弟子孫守真按:一日一夜者,文學語言:謂只要有、曾經有即可。非必一天一夜也,超過一天當然可以,然不足一日一夜呢?想必也可。唯其至誠感通、一切法從真實心中作。然前者行作,後者過犯,懺悔不及,救瑕補闕,只是勤苦。雖功不唐捐,然業作積累,終負自己、自己揹(擔負)也。)

威儀無缺,以此功德回向,願求生極樂國,戒香熏修。如此行者,命欲終時,見阿彌陀佛、與諸眷屬放金色光,持七寶蓮華,至行者前。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:「善男子,如汝善人,隨順三世諸佛敎,故我來迎汝。」行者自見坐蓮華上,蓮華卽合,生於西方極樂世界,在寶池中,經於七日,蓮華乃敷;華旣敷已,開目合掌,讚歎世尊,聞法歡喜,得須陀洹;經半劫已,成阿羅漢。是名中品中生者。

中品下生者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孝養父母,行世仁慈。此人命欲終時,遇善知識,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,亦說法藏比𠀌四十八願,聞此事已,尋卽命終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聞已便命終,無落二、三念已。)

譬如壯士屈伸臂頃,卽生四方極樂世界,(佛弟子孫守真按:七星大法:肢體vs時間。
上品不及戒
(唯「慈心不殺,具諸戒行」一句),中品屢及戒,「孝養父母,行世仁慈」者則世間戒,即禮法、禮數也。故可推知佛意旨,慧為上品,戒乃中品,以儆策死在戒下者。佛,覺也,慧當第一。故上品「讀誦大乘、於第一義,心不驚動……」,未一字及戒,蓋戒即在其中,如窺基之於道宣也。

由此可預見,下品者,定學成就也。蓋如世間禪定者,或緣覺者云云。
上品以慧學成就,中品以戒學成就,下品以定學成就。依法不依人,依義不依語。感恩感恩 讚歎讚歎 南無阿彌陀佛)

經七日已,遇觀世音大勢至(佛弟子孫守真按:上品有觀音勢至來迎接,而中品只得於往生後方得遇觀音勢至也。何也?蓋中品成就者,聲聞,阿羅漢,未及「方等、大乘」,乃持戒「沙彌」之屬,故與觀音勢至菩薩乘不相應也。不遇觀音勢至,亦猶不果信彌陀淨土,而唯止於邊地疑城,疑解業盡方得見佛菩薩,同也。)

聞法歡喜,得須陀洹,過一小劫,成阿羅漢。是名中品下生者。是名中輩生想,名第十五觀(佛弟子孫守真按:然則所謂中輩者,小乘成就、戒行成就者也。)

 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