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19/ ~惑盡見佛第四十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下載:dropbox  google drive  

《慈氏述見第三十九

爾時佛告阿難,及慈氏菩薩: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、泉池、林樹,具足微妙、清淨莊嚴不?汝見欲界諸天,上至色究竟天,雨諸香華,徧佛剎不阿難對曰:「唯然已見。」「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,化眾生不?」阿難對曰:「唯然已聞。」佛言:「汝見彼國淨行之眾,遊處虛空,宮殿隨身,無所障礙,徧至十方供養諸佛不?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?復有眾鳥住虛空界,出種種音,皆是化作,汝悉見不?」慈氏白言:「如佛所說一一皆見。」佛告彌勒:「彼國人民有胎生者,汝復見不?」彌勒白言:「世尊,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,如夜摩天,處於宮殿。又見眾生,於蓮華內結跏趺坐,自然化生。何因緣故,彼國人民有胎生者,有化生者?」

《邊地疑城第四十

佛告慈氏若有眾生,以疑惑心修諸功德,願生彼國;不了佛智、不思議智、不可稱智、大乘廣智、無等無倫最上勝智,於此諸智疑惑不信,猶信罪福,修習善本,願生其國。孫守真按:不了,不了解。信解行證之解。
修福未修慧,唯其信願持名,方能不作大象掛瓔珞也。)

復有眾生,積集善根希求佛智、普遍智、無等智、威德廣大不思議智。於自善根,不能生信。故於往生清淨佛國意志猶豫,無所專據,然猶續念不絕,結其善願為本,續得往生。

是諸人等,以此因緣,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,道止佛國界邊,七寶城中孫守真按:均自作自受耳。)

佛不使爾,身行所作,心自趣向。亦有寶池蓮華,自然受身,飲食快樂如忉利天。於其城中,不能得出,所居舍宅在地,不能隨意高大於五百歲,常不見佛,不聞經法,不見菩薩、聲聞聖眾。其人智慧不明,知經復少;心不開解,意不歡樂。是故於彼謂之胎生。孫守真按:往生前不自信其根本智,不修慧,何能有智慧明耶?此與《觀經》「善解義趣,於第一義,心不驚動」者生上品(愚亦以此而有把握生上品)二者相參,愈明「」為往生、乃至上品生之要據。)

若有眾生,明信佛智,乃至勝智斷除疑惑。信己善根,作諸功德,至心迴向。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,跏趺而坐。須臾之頃,身相光明,智慧功德,如諸菩薩,具足成就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斯乃不能自信、推拖直下承當者之警鐘矣。)

彌勒當知:彼化生者,智慧勝故其胎生者,五百歲中,不見三寶,不知菩薩法式,不得修習功德,無因奉事無量壽佛。當知此人宿世之時,無有智慧疑惑所致(佛弟子孫守真按:尤其疑自己不是佛而是凡夫者、不敢承當承認自己是佛種而甘願作凡夫者。)

《惑盡見佛第四十一

譬如轉輪聖王,有七寶獄王子得罪,禁閉其中。層樓綺殿,寶帳金床,欄窗榻座,妙飾奇珍,飲食衣服,如轉輪王;而以金鏁繫其兩足。諸小王子寧樂此不?孫守真按:鏁=鎖,字形結構換聲符

慈氏白言:「不也!世尊彼幽縶時,心不自在。但以種種方便,欲求出離。求諸近臣,終不從心。輪王歡喜,方得解脫。」佛告彌勒:此諸眾生,亦復如是若有墮於疑悔,希求佛智,至廣大智,於自善根,不能生信,由聞佛名起信心故,雖生彼國,於蓮華中不得出現。彼處華胎,猶如園苑宮殿之想。孫守真按:想,享受。身歷其境、一切法從心想生、相由心生,故曰「想」(从心从相,形聲兼會意)。)

何以故彼中清淨,無諸穢惡,然於五百歲中,不見三寶,不得供養奉事諸佛,遠離一切殊勝善根以此為苦,不生欣樂孫守真按:此善「根」有為善之「資源、環境」意。根,基本,所謂基本條件,資本。)

若此眾生識其罪本,深自悔責,求離彼處往昔世中,過失盡已,然後乃出,即得往詣無量壽所,聽聞經法,久久亦當開解歡喜,亦得徧供無數無量諸佛,修諸功德。孫守真按:開解、智慧之要,不言而喻已!)

阿逸多當知疑惑於諸菩薩,為大損害,為失大利(佛弟子孫守真按:尤其疑自己不行、不是佛者,仍忠信仰信於佛,自以為虔誠,殊不知已是真實謗佛、陽奉陰違者比已。)

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孫守真按:明明白白地相信、真信!不是人云亦云地迷信、仰信、追隨信、盲目信。
明信諸佛無上智慧,諸佛既言我有其彼之智慧德能,我則豈敢復疑?!乃知彌勒所言「
如教奉行,不敢有疑」字字千鈞。彌勒尊者、學長、候補佛都不敢有疑,敢疑者,何等膽量?何等獨尊!乃知凡夫之不自量且不自知,迷惑顛倒,本來如此,真是「慈心教誨,而不肯信;苦口與語,無益其人。心中閉塞,意不開解」。感恩感恩 讚歎讚歎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)

慈氏白言:「云何此界一類眾生,雖亦修善,而不求生?」

佛告慈氏:「此等眾生,智慧微淺,分別西方,不及天界,是以非樂,不求生彼。」慈氏白言:「此等眾生,虛妄分別。不求佛剎,何免輪廻?」佛言:「彼等所種善根,不能離相,不求佛慧,深著世樂,人間福報;雖復修福,求人天果,得報之時一切豐足,而未能出三界獄中孫守真按:「得報」之時,那「報盡」之時呢?故不出三界獄也。下句已是「報盡」之暗喻已。)

假使父母、妻子、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,未能捨離常處輪廻,而不自在(佛弟子孫守真按:斷句:邪見、業王,添字還原:邪見(乃)業王。擒賊先擒王,故斷見思惑者即預聖流,以其群賊無王首已。
業王猶云業根。迴轉業根不斷,淨業業根
(即善根、德本)不長,云何出離?皆緣木求魚、南轅北轍之類也。
故下即接「種『善根』」以對此「捨『業王』」也。
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上下文(前後文)。)

汝見愚癡之人,不種善根,但以世智聰辯,增益邪心,云何出離生死大難?!復有眾生,雖種善根,作大福田;取相分別,情執深重,求出輪廻,終不能得孫守真按:世間人不能出輪迴者,世尊二語囊括盡。)

以無相智慧,植眾德本,身心清淨,遠離分別,求生淨剎,趣佛菩提,當生佛剎,永得解脫!孫守真按:若==如果只要能、一旦能。故人人皆本來佛,但看何時至心回歸耳。不願回歸,也無須擔心,他樂在做現在「佛」,咱們又何必雞婆、拆散「天倫」(天魔眷屬)?世尊為何獨降世於當年的印度,想想,當年的中國、西方、中等古文明,有如印度這麼多苦行者欲求出離而不能得嗎?若此關頭,吾人(佛菩薩)仍不降世解惑,才是真不慈悲了。故「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」,才說以此一大事因緣出生於世。蓋欲求出離而不得其門而入,本師才大開不二法門,乃至最上方便(彌陀淨土),廣度眾生焉。方知彌陀成佛本願功德,豈能思議。今人但以人情布道,自為智慧,濫慈爛悲,不亦在謗本師及彌陀不早降生,又不普降生於地球世界之各地麼?照此等「智慧」邏輯,則佛菩薩之大慈大悲,倒還不如這些佛教徒更大慈大悲了!相較於他們的熱情接眾,佛菩薩還真是太冷酷無情、鐵石心腸、不近人情了。當知佛菩薩出不出現於世,豈其自有起心動念,如這般被人情沖昏頭者,蓋全因眾生至誠感通爾。眾生不誠、不真、不至心、直心欲求出離,而「佛菩薩」還會現世?毋怪乎人間會出現這麼多怪力亂神、自命非凡的妖道魔物偽善者也。為何如虛雲老和尚、海賢老和尚等祖師大德總會見佛遇菩薩?不能普世眾生至誠,其單獨個體至誠直心,當然唯只感應出現於其人「世界」,而非我人類、眾生之「世界」中。(此猶凡聖同居,然凡夫所居與世尊所在之世界,豈同不二?)為何其人見佛菩薩,卻不宣揚?招搖若屬至誠,不有「招搖」此詞彙矣。一切法從實心中作。無真不成佛,守真之名,冥冥中刻記在本經自然保守真真潔白,亦冥冥中為 先父所命我也。(嘗問 先母老佛爺孫林桂枝大士,先父何以「真」來命我?(「守」為族譜行輩)母亦言嘗問之,父亦莫名也。)感恩感恩 讚歎讚歎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