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曾國藩《經史百家簡編》實境秀 4/ 韓愈〈原道〉





博愛之謂仁,行而宜之之謂義,由是而之焉之謂道,足乎已無待於外之謂德。仁與義為定名,道與德為虛位,故道有君子、小人,而德有凶、有吉。
老子之小仁義,非毀之也,其見者小也。坐井而觀天,曰天小者,非天小也。彼以煦煦為仁,孑孑為義,其小之也則宜。其所謂道,道其所道,非吾所謂道也。其所謂德,德其所德,非吾所謂德也。孫守真按:語義學中語義的義界也。)
凡吾所謂「道」「德」云者,合「仁」與「義」言之也,天下之公言也。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,去仁與義言之也,一人之私言也。孫守真按:然則豈老子或後文之「老者」,不在昌黎之「天下」乎?則昌黎之天下,亦其一人私言之天下也。昌黎此「公」,亦僅只是多數決而已矣。多數,亦人中之多數,非宇宙之多數也。故其人可以排禽獸而以人為尊、以人之生存利益為優先(「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」,如此,則無怪後來漢人將原住民驅至山上成山胞矣。),則亦不過人類沙文主義者而已矣,豈宇宙、天下之大公無私者歟?然,宇宙、天下,豈唯人獨存者乎?況人在宇宙、天下間,只是「少數」而決非多數也。昌黎之儒,其天下、宇宙觀,其義界,自與道家老莊、佛門世尊者狹廣之不同爾。故楚弓楚得,昌黎者,人失人得,又豈能味「失、得」、「未曾失得、本無得失」、「一切法,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之趣也。是真一家或一「人」之私言也,非宇宙、天下之公言也,以其所謂、所見之宇宙、天下者,都不出於人類一个之外而已矣,殊不知坐人井而觀天(宇宙)者,正是昌黎焉斯民而已矣。)
周道衰,孔子沒,火於秦,黃老於漢,佛於晉魏梁隋之閒,孫守真按:何故先晉再魏?蓋此魏,單字想複詞+找對主詞+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:北魏也,非曹魏也,以奉佛,亦其入主出奴之論也。故獨舉梁,刺武帝也。上下文(前後文) 可推知其晉、魏而魏、晉之意。)
其言道德仁義者,不入於楊,則入於墨;不入於老,則入於佛。入於彼,必出於此;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;入者附之,出者汙之。孫守真按:真是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千百年後,即使民主,此人死性不改也,看今日兩黨政治,不亦入主出奴之最佳代言?)
噫!後之人,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,孰從而聽之?孫守真按:倒序重組:從孰而聽之。即聽誰的,從哪裡可以聽到。)
老者曰:孫守真按:老者,習老氏者,傳老子者,猶云道家者流也。)
孔子,吾師之弟子也;佛者曰:孔子,吾師之弟子也。為孔子者,習聞其說,樂其誕而自小也,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荒誕的誕。)
亦曰:吾師亦嘗師之云爾。不惟舉之於其口,而又筆之於其書。噫!後之人,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,其孰從而求之?以上言道德不能去仁義而言之。)(孫守真按:蓋以人為主觀來判,自宜如是;唯老、佛,豈僅以人來看世界、觀宇宙耶?)
甚矣!人之好怪也,不求其端,不訊其末,惟怪之欲聞。孫守真按:以為主,入主出奴,自然以非人為怪矣。一切以人為正、為經、為常常、為不怪也。如今人價值觀、流俗認為如何,稍願有所修養自愛、不同流合汙低俗者,則皆視為怪人、孤僻者,亦猶此也。)
古之為民者四,今之為民者六。古之敎者處其一,今之敎者處其三。孫守真按:三,單字想複詞:儒釋道三教之三也。六者,四民外加道士、僧眾也。此「四、六」「一、三」之分別心,已啟其下文「人其人、火其書」之「」矣。)
農之家一,而食粟之家六;孫守真按: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本出自佛門(百丈懷海),海賢老和尚也自耕而供人,何故有此?蓋世尊初義本托缽應供故也。)
工之家一,而用器之家六;賈之家一,而資焉之家六;柰之何民不窮且盜也!孫守真按:若無見其本義,而但瞅其流弊,自然無入而不責人矣。躬自厚而薄責於人,昌黎於此有虧矣,尚以孔孟真傳而自命耶?如儒門「為孔子者」,豈無大奸大惡、魚肉鄉民?豈可以此亦人其人而火其書耶?層面整體動態觀不要死在一點上,永遠注意對立面。若但死在末流之弊上,則天下無完人矣。)
古之時,人之害多矣,孫守真按:人本位、人主觀之文本證據,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全都是故大陸在大躍進時,麻雀為害蟲、人之害也,而撲殺之,結果呢?)
有聖者立,孫守真按:可見昌黎心目,只有人中之聖,沒有宇宙之聖也。人是宇宙的核心、中心。)
然後敎以相生相養之道,為君,為師,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中土。寒然後為衣,飢然後為食。木處而顛,土處而病也,然後為宮室。為工,以贍其器用;為賈,以通其無;為醫藥,以濟夭死;為葬埋、祭祀,以長恩愛;為禮,以次先後;為樂,以宣湮鬱;為政,以率其怠勌;為𠛬,以鋤强梗。欺也,為符璽、斗斛、權衡以信奪也,為城郭甲兵以守。害至而為備,患生而為防。今其言曰:聖人不死,孫守真按:昌黎氏此處就沒注意,「其」所謂之「聖人」,豈亦昌黎心目中之「聖人」耶?抑後來盲目崇拜聖人、標榜聖跡之末流耶?「聖人」義界,已未必對準了!試問,老子、釋迦牟尼佛會教那些昌黎以為的「聖人」都去死嗎?還是他們是要那些盲目崇拜聖人,甚至陽儒陰法,假聖人而行私慾者,醒醒呢?這個聖人,找對主詞+七星大法:是科學語言,昌黎以為的堯舜禹湯……的實體、身體聖人,還是神主牌、心理迷障中的聖人話語(文學語言 )呢? )
大盜不止,孫守真按:此大盜,於道、佛亦文學語言,豈真指盜賊土匪而已?蓋竊鉤者誅,竊國者侯,所謂大盜者,豈不有如曹魏、司馬昭之心等以聖人、禪讓為藉口而竊國者耶!禪讓,不就是堯舜起的頭嗎?道、老莊之排、貶,如是不很明白了?聖人這個神主牌不死,像曹魏司馬昭這樣的大盜黃袍加身會止嗎?美化革命(湯武)而自竊其國者,伊于胡底?直至辛亥革命、文化大革命、寧靜革命、政黨輪替,猶據此「俑」而沾沾自喜也。此不待老子而要聖人死,伯夷叔齊就不屑文、武效尤「湯」革「桀」,有樣學樣,這個神主牌(俑)了,不是嗎?文、武能學,曹、馬不能嗎?可見由堯、舜起,均「始作俑者」,而湯、武以下,則起而效尤也。老、莊之流看到的就是這點,要聖人去死也。其用心,其實亦不過昌黎此處欲「人其人、火其書」之類也。昌黎此不究其所以然者,直可謂斷章取義者也。)
剖斗折衡,而不爭。嗚呼!其亦不思而已矣!如古之無聖人,人之類滅久矣,何也?孫守真按:人若無德,不該滅絕嗎?還留在宇宙玷汙嗎?人類之存滅,亦能出大義之外?只因是人,就有特權不要滅亡?誰定的?還不都是人類中心、人類沙文在作祟。老莊之意,豈是「古無聖人」?其言聖人不死,是衝著堯舜禹湯說,還是衝著後來標榜以為口實(堯舜禹湯的徒子徒孫,如曹、馬之類者)言呢?楚人問鼎、吳王稱王,不亦也欲效文武之革命或堯舜之禪讓者耶?其非「亦不思」也,乃昌黎不思其究竟所思者而已矣。)
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,無爪牙以爭食也。以上言聖人多方備患,而後人類不滅。)(孫守真按:不能茹素嗎?茹素不足以為生嗎?無爪牙,還不是虐殺了許多比自己弱小的動物?真是漏洞百出,卻能流傳千古?真不知歷來先進是如何頭腦矣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。現在也沒聖人出,發明了多少怪玩意兒!科技是先進了,對地球宇宙的傷害呢?人類無德,不該滅絕嗎?天何言哉!四時行焉,地球依然轉,宇宙仍然在,不因人類而存亡想。人類滅絕,是什麼大事嗎?不過是人類自己標榜、自以為是而已矣。不是嗎?)
是故君者,出令者也;臣者,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;民者,出粟米、麻絲,作器皿,通貨財,以事其上者也。君不出令,則失其所以為君;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,則失其所以為臣;民不出粟米、麻絲、作器皿、通貨財以事其上,則誅。今其法曰:必棄而君臣、去而父子,禁而相生相養之道,以求其所謂清靜寂滅者,孫守真按:而===你。字形結構兼音義
嗚呼!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,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。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,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。以上言明君臣父子之倫,而後人與人相安。)帝之與王,其號雖殊,而其所以為聖,一也。夏葛而冬裘,渴飲而飢食。其事雖殊,其所以為智,一也。今其言曰:曷不為太古之無事,是亦責冬之裘者曰,曷不為葛之之易也,責飢之食者曰,曷不為飲之之易也。以上申明備患一節之意。)傳曰: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。孫守真按:知引〈大學〉不知〈中庸〉乎?「極高明而道中庸,致廣大而盡精微」,試問昌黎先生此論夠高明、極廣大了嗎?還是不出人類之井乃至中國(「中土」)之井耶?)
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,將以有為也。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,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,臣焉而不君其君,民焉而不事其事。孫守真按:笑死人,道、佛豈是如此主張者?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是「滅其天常」,是「不父其父」嗎?這樣也能傳千古,只曝其不知道、佛究竟講究何事也。佛經中昭昭然「淨業三福」、「不犯國制」等,昌黎均不知?抑故「擇焉而不精」耶?【爾時世尊告韋提希:汝今知否?阿彌陀佛去此不遠,汝當繫念,諦觀彼國,淨業成者。我今為汝廣說衆譬,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,得生西方極樂國土。欲生彼國者,當修三福:一者,孝養父母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。二者,受持三歸,具足衆戒,不犯威儀。三者,發菩提心,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。如此三事,名為淨業。佛告韋提希:汝等知不?此三種業,乃是過去、未來、現在三世諸佛,淨業正因。】(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·淨業正因第三》。此經乃劉宋譯出,昌黎都不讀乎?睜眼說瞎話乎?!
https://ctext.org/library.pl?if=gb&file=102226&page=50
孔子之作《春秋》也,諸侯用夷禮則夷之,進於中國則中國之。《經》曰:夷狄之有君,不如諸夏之亡也。《詩》曰:戎狄是膺,荊舒是懲。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,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。以上申明明倫一節之意。)(孫守真按:此即族群主義之祖禰矣。相信昌黎生在美國、南非,也會以黑人為奴為正義大義者矣。心量愈來愈小,至此已不僅止於「人類」已,蓋僅圈於「先王」之子孫、諸夏之子民而已。此豈是「止於至善」「致廣大」「極高明」之教、之義?無怪其引用〈大學〉,不引「止於至善」,但引平天下以下之「有為」者也。)
夫所謂先王之敎者,何也?愛之謂仁,孫守真按:博?諸夏之外也博之麼?禽獸也博之麼?決定僅止步於人類、且是中土、諸夏之人吧。唉。南無阿彌陀佛)
行而宜之之謂義,由是而之焉之謂道,孫守真按:「之焉」之「之」,單字想複詞:「送孟浩然之廣陵」「及其所之既倦」之「之」。先抓動詞。「之謂道」之「之」,是、此也。)
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。孫守真按:是自己發心,不是裝模作樣、畏人言而被動才做的。)
其文:《詩》《書》《易》《春秋》;其法:禮樂刑政;其民:士農工賈;其位:君臣、父子、師友、賓主、昆弟、夫婦;其服麻絲,其居宮室,其食:粟米、果蔬、魚肉。其為道易明,孫守真按:明,明白、具體、不抽象。單字想複詞
而其為敎易行也。是故以之為己,則順而祥;以之為,則愛而公;以之為心,則和而平;以之為天下國家,無所處而不當。是故生則得其情,死則盡其常。郊焉而天神假,廟焉而人鬼饗。曰:斯道也,何道也?曰:斯吾所謂道也,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。孫守真按:向,單字想複詞:一向、向來、便扶向路、尋向所誌之「向」。)
堯以是傳之舜,舜以是傳之禹,禹以是傳之湯,湯以是傳之文武、周公,文武、周公傳之孔子,孔子傳之孟軻,軻之死,不得其傳焉。荀與揚也,擇焉而不精孫守真按:末學倒以為昌黎此「原」正是擇焉而不精,任憑其己意而擇諸也,非孔孟諸聖之真諦也。)
語焉而不詳。孫守真按:昌黎此篇則是語焉而偏至。)
由周公而上,上而為君,故其事行;由周公而下,下而為臣,故其說長。孫守真按:昌黎不見歷代效尤之禪讓也,我若沒記錯,則其國朝文宗、武宗之際,即有「禪」者,非耶?呵呵。)
然則如之何而可也?曰: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。人其人,火其書,廬其居,明先王之道以道之,孫守真按:以導之。字形結構換部首。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)
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。其亦庶乎其可也。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