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佛遺教經解》(蕅益解)實境秀 第1集
《佛遺敎經》
「佛遺敎」三字是別名,「經」之一字是通名。就別名中,「佛」為能說之人,「遺敎」為所說之法。人、法雙標,能、所並舉也。「佛」翻為「覺」。眾生長劫在夢,佛斷無明,如從夢覺。旣自覺已,又能覺他、覺一切法,無不究竟,故名為佛。又在夢之心,心不可滅,名為本覺。從夢初醒,知夢本空,名為始覺。旣從夢醒,惟一覺心,更無二心,名究竟覺。此之覺性,含靈本具,無始無終。釋迦牟尼不過先得我等之所同然,所以示成佛道,為我等師。又因我等,長迷不覺,故於無生、無滅性中,示有生滅。譬如月輪在天,水淸影現,水濁影亡。是故佛實常住,未嘗滅度。特為我等一輩濁惡凡夫,唱言入滅,令生悲戀。又以大悲無盡,曠濟無邊,故雖示滅,仍畱遺敎,接引後昆。
「遺」者,貽畱。「教」者,訓誡。猶儒書所稱「顧命」,亦人世所謂「遺囑」也。依而行之,則是法子;不依所囑,則是大逆不孝者矣。
「經」者,訓「法」、訓「常」,具如餘處廣釋。
亦名《佛垂涅槃略說敎誡經》。
「垂」者,將入、未入之時。涅槃者,離過絶非、不生不滅之義。而有四種:一「自性淸淨涅槃」,卽一切諸法本來常寂滅相。佛與眾生平等無二,不增不減。此則不論出、入。二「有餘依涅槃」,謂三乘已斷見思子縛,而所依果縛,身心尚在。此約證果時入。三「無餘依涅槃」,謂三乘灰身泯智,復歸無名、無物本體,今正約此,論垂入也。四「無住涅槃」,謂諸佛菩薩有智慧故,不住生死;有慈悲故,不住涅槃。不住生死,故能非滅示滅;不住涅槃,故能非生示生。佛久證此無住涅槃,今為有緣度盡,故示垂入無餘涅槃,實不同二乘之一滅永滅也。
又「涅槃」有三義:一「性淨涅槃」,卽法身理體。此則無出、無入。二「圓淨涅槃」,卽般若。斷惑究竟,冥合性眞。此則一入永入。三「方便淨涅槃」,卽解脫方便示現,起諸應化。此則數出、數入。
若以三義、對上四種者,「性淨」卽「自性清淨涅槃」,亦卽「無住涅槃」之體。「圓淨」卽「無住涅槃」之相,「方便淨」卽「無住涅槃」之用。其有餘依、無餘依二種,若在二乘分中,則攝屬圓淨;以是圓淨之少分故,但顯偏眞,未顯俗諦中諦,但淨見思、分段,未淨塵沙、無明及變易也。(真按:淨,動詞;先抓動詞。)若在如來分中,則攝屬方便淨。初成道時,示同二乘之有餘依;今滅度時,示同二乘之無餘依也。
「略說」者,對平日廣說,此為要略;又對大機所見《大般涅槃經》,此為簡略故。
二出譯人:
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
姚興建國,亦稱為秦,故名姚秦。三藏者,經、律、論也。「經」詮一心,「律」規三業,「論」開慧辯。以茲三學,自軌軌他,名為法師。
鳩摩羅什,此云「童壽」;童年時便有耆德故。
翻梵成華,名之曰「譯」。
二,入文為三:初、序分;二、正宗分;三、流通分。 今初: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