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大阿彌陀經》實境秀 第1集
《大阿彌陀經序》
《大藏經》中有十餘經,言阿彌陀佛濟度衆生,其間四經,本為一種,譯者不同,故有四名。一名《無量淸淨平等覺經》,乃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。二曰《無量壽經》,乃曹魏康僧鎧譯。三曰《阿彌陀過度人道經》,乃吳月支支謙譯。四曰《無量壽莊嚴經》,乃本朝西天三藏法賢譯。其大畧雖同,然其中甚有差互,若不可觀省者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省,②單字想複詞:省覽。)又其文或失於太繁,而使人厭觀;或失於太嚴,而喪其本眞;或其文適中,而其意則失之。由是釋迦文佛所以說經,阿彌陀佛所以度人之旨,(佛弟子孫守真按:所=什麼,以=用、因、為。所以=為什麼、用什麼。)紊而無序,鬱而不章,予深惜之!故熟讀而精考,敘為一經,葢欲復其本也。其校正之法:若言一事在此本為安,彼本為杌隉,(佛弟子孫守真按:隉,原作異體「●缺字:阝𬛸」。)則取其安者;或此本為要,彼本為泛濫,則取其要者;或此本為近,彼本為迂,則取其近者;或彼本有之,而此本闕,則取其所有;或彼本彰明,而此本隱晦,則取其明者。大槩乃取其所優,去其所劣,又有其文碎雜而失統,(孫守真按:碎,原文作異體「●缺字:石䘚」。)錯亂而不倫者,則用其意以修其辭,刪其重以暢其義。其或可疑者則闕焉,而不敢取。若此之類,皆欲訂正聖言,發明本旨,使不惑於四種之異,(佛弟子孫守真按:四種謂四種版本。)而知其指歸也。又各從其事類,析為五十六分。欲觀者易見而喜於讀誦,庶幾流傳之廣,而一切衆生皆受濟度也。予每校正,必禱於觀音菩薩,求𡨕𦔳以開悟識性,(求冥助以開悟識性,)使無舛誤。始末三年而後畢。既畢,乃拜而自喜,目之曰《大阿彌陀經》,葢佛與舍利弗說者亦名《阿彌陀經》,彼則其文少,故此言「大」以別之。然佛說經非若吾聖人所說也,吾聖人所說,或深其文而叢其意,使人索之而愈見其多;或簡其文而晦其意,使人思而後得。佛則不然,必欲詳陳曲布,使人人可曉;雖至愚下者,亦知其意焉。然而有辭直而意愈深者,(佛弟子孫守真按:直,②單字想複詞:「直白、質直」的「直」。)經所謂「須信佛語深」是也--切不可以輕其辭而忽其意!紹興壬午秋,國學進士龍舒王日休謹序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