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宋名詩索隱-歷代名句鉤連:韓愈等〈會合聯句〉《東雅堂昌黎集註》由黃庭堅「千里鵝毛意不輕」詩「瘴衣」而來;「傴僂」即「句」聲韻的表哥原理表親關係

 下載:http://bit.ly/3qj0ZMF

http://bit.ly/2PHiTLJ

全部講義:http://bit.ly/2khF8Ic 

東雅堂昌黎集註

欽定四庫全書集部《東雅堂昌黎集註》遺文本傳)

    詳校官通政使(臣)夢吉

    檢討(臣)何思鈞覆勘

      總校官檢討(臣)何思鈞

      校對官主事(臣)陳文樞

       謄錄監生(臣)施華

《欽定四庫全書》

東雅堂韓昌黎集註提要》

(臣)等謹案東雅堂韓昌黎集註》四十巻,不著撰人名氏,惟巻末各有「東吳徐氏刻梓家塾」小印。考陳景雲〈韓集㸃勘書後〉曰:「近代東雅堂集,用廖瑩中世綵堂本,其注采建安魏仲舉五百家註本為多,間有引他書者,僅十之三復刪節朱子行《考異》,散入各條下,皆出瑩中手也。瑩中賈似道館客,事見《宋史·似道傳》,氏刋此本不著其由來,深鄙瑩中為人,故削其名氏、併開板年月邪云云孫守真按:此即博士論文翁方綱及其文獻學研究所詳之文獻觀不全何害」也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)

今考此本前列「重校凡例」孫守真按:今數則有十條。今查「徐時泰」而見及《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》,附摘附此文於彼以供後人參考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
submit
後顯示:【Alert!该用户没有权限,请联系管理员 @ 2021-03-15 12:16:25】,則只好截圖為證了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3/15/2021 12:17:22 PM
https://input.cbdb.fas.harvard.edu:81/basicinformation/354064/edit

 

內稱廟諱一條,確為人之語,景雲之說為可信,知此本為瑩中註也景雲又自註此文曰:「東雅堂主人徐時泰萬厯中進士,官工部郎中。」今考進士題名碑,萬厯甲戌科有徐時泰長洲人,葢即其人矣。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恭校上

總纂官(臣)紀昀(臣)陸錫熊(臣)孫士毅

總校官(臣)陸費

 

重校昌𥠖集凡例》

 是集 慶元間魏仲舉刋五百家註引洪興祖、樊汝霖、孫汝聽、韓醇、劉崧、祝充蔡元定諸家註文辨證、樊譜註》、孫、韓、劉全解,祝音義、蔡補註。)

未免冗複,孫守真按:斷句單字想複詞:冗餘複沓紛至沓來。)

方崧卿《舉正》、朱子《校本攷異》却未附入,讀者病之。孫守真按:攷=考,字形結構換部首:攵耂。)

今以朱子《校本攷異》為主,而刪取諸家要語附註其下,庶讀是書者開卷曉然。今舉凡例于左:孫守真按:左=後,以傳統中文直書排版故。)

  一、朱子《攷異》凡例見于文集序首,並仍其𦾔

  一、閣、京、杭、蜀、石本異同,已見朱子《攷異凡例》,今更加讎校,是正頗多,觀者當自知之。孫守真按:知=發現。東窗事發之發。)

  一、引經、子、史等事,則書于《攷異》之上,釋音則附其下。

  一小圏下「今按」云云者,並是《攷異》全文。孫守真按:即皆是朱子語。)

  一、引經、子、史、書傳事為證者,則入。如中有關時政及公卿拜罷月日,更博採新、𦾔《史》、登科記附益之。孫守真按:關繫=關係(下同)。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。即可知今日中國大陸為何要省併「繫、係」二字為「系」了。然若就科學語言細較,則「繫」偏於動詞,而「係」傾向名詞。先抓動詞找對詞性。皆吾國傳統讀書人不重視讀文方法與技巧之流弊遺害也。既不重視(即不重要),省併何妨,何庸贅煩,愈演愈烈變本加厲,當然如此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)

  一、𦾔註引某氏云者,今倣朱子《離騷集註》例,皆刪去,惟《攷異》下有紏之繆者,孫守真按:方崧卿=謬,字形結構換部首
謂存其姓氏也。唯若此刪削,則萬一原著失傳,將不知其誰所注釋已。當時載體成本鉅重自當如此,今日即如愚此算哪根蔥的都能打字留聲了,則不當再為簡省而節省,即當元元本本,代先人傳後嗣,俾便來者、也無掠美前躅之虞。是「有事弟子服其勞」之心意也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

則存之,如〈復志賦「誰無施而有穫」所之類是也。孫守真按:本《昌黎先生集》「辨」作「辯」,字形結構換部首
=憫,
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
  一、先儒議論有關繫者,隨所聞見增入,如〈閔已賦〉「固哲人之細事兮」,東坡〈顔樂亭記〉𡮢有評議〈元和聖德〉詩「婉婉弱子,赤立傴僂南軒所議之類是也。孫守真按:傴僂,蓋即「勾句=鉤」。」音即「」,即「」;故《禮記.樂記》:「然後草木茂,。」方讀「區」為「句」也,今失其聲母耳字形結構兼音義聲音變化的關係jㄐㄩju.qㄑㄩqu.xg.ku.kou.h,猶「」乃「之於」或「之乎」二字之合音(即反切)也,「句」則為「傴僂」二字之合音也;故字又有作「佝僂痀僂痀瘻」者,字形結構換部首(逕取「句」(曲)造字爾,不復假「區」字);作「踽僂」,字形結構換聲符(區禹)耳。(「」音今與「」同,聲調不重要)(值得注意的是「諸」「踽====句」乃同音字,如是巧合?豈因此音不好發或太好發,故恆易拆成二字或二字遂併為一音)由「傴僂」或「佝僂」再省作「」或「」,諸字方有曲背之義也。由此亦可知今與「區」同音之「曲」之所以有「彎」之義,亦由於「勾句」這個裙帶關係也。(非因「樂曲」之「曲」而來,乃因與「區-句」音韻之親族關係而來者也。)斯皆音韻之哥原理表親關係
言「傴僂」,即言其人背脊若鉤之彎而不直也,
七星大法:以物喻人。乃注「鉤」音之文詞爾今標準讀音作「ˇ ㄌㄡˊ yǔ lóu」,乃傳遠失真(不當失去聲母者「區傴」,不當還有聲母者「僂」),則實拗口聱牙,且全不識其意義已!故愚今日之前,怎麼記就是記不起來這「傴僂」的正確發音,今得此理脈,窮其源委,則日後且事半而功逾倍矣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3/15/2021 4:45:25 PM
赤立傴僂」即「赤立(如)鉤」。
添字還原如、似、若、像……字恆省略也。)

  一、正文有疑字,孫守真按:=。如佛經中亦常用。「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……」(《佛說阿彌陀經》)專有名詞、字彙詞彙能力的問題了;二者或亦有字形結構兼音義聲音變化的關係,故通假也。)

並依《攷異》文从「」,如〈藍田縣丞壁記〉「再進再屈人」之𩔖是也。

  一、皇朝廟諱,諸本多易本字,如「貞元」作「正元」之𩔖,非臨文不諱之義,徒失古意。今例但空本字㸃畫,若諱,如以「丙」為「景」、以「民」為「人」之𩔖,却存古不改。孫守真按:古=故,字形結構換部首《提要》所謂之宋本,即以此「皇朝」所指也。
謂即不沿唐舊例,謂其舊例不合「臨文不諱」之古意也。
宋仁宗趙禎,故「貞」字為「正」,人例也。

  一、《攷異》於正文本字,或一字、或二字並提起孫守真按:提起,當猶抬頭也。謂提高另起一行也。添字還原單字想複詞
==俱。謂朱子《考異》只要是遇到正文,一律抬頭提至頂格也。或,猶「即使」。)

本字在句末,即入註脚,不復重出句讀中。或一兩字各有《攷異》,並總附於一句之下。孫守真按:「例如」二字要斷句,否則讀不懂矣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)

昌黎先生集序

(   朱子云:「此集今世本多不同,(孫守真按:添字還原:今世所流傳之本。)

惟近嵗南安軍所刋方崧卿校定本號為精善,别有《舉正》十巻,論其所以去取之意,又它夲之所無也。然其去取多以祥符杭本、嘉祐蜀夲、及李謝所據館閣夲為定,而尤尊館閣本,雖有謬誤,往往曲從;它雖善,亦弃不録。至於《舉正》則又例多而詞寡,(孫守真按:謂但有抽象的原理原則空話,缺少實例來配合演示說明。)

者或頗不能曉知,故今輙因其書,更為校定,悉考衆本之同異,而一以文勢義理、及它書之可證驗者决之:茍是矣,則雖民閒近出小本,不敢違;有所未安,則雖官本、古本、石本,不敢信(孫守真按:「夫子曰:吾之於人也,誰毀誰譽?如有所譽者,其有所試矣。」不以人廢言,不因人舉言也。
朱子讀書法、朱子治學法。)

又各詳著其所以然者,以為《考異》十巻,庶幾去取之未善者,覽者得以伍而筆削焉。」)云:序只云目為《昌黎先生集》,諸本亦多無「文」字者,今之。 後凡从氏者,不復論;所不同者,乃著之。(孫守真按:「後凡」此語亦朱子也。)

門人李漢蜀本作「朝議郎、行尚書屯田員外郎、史館修撰、上柱國、賜緋魚袋李漢編」。今本或有「并序」二字,非是。)

 

 

无竞先生獨𢗍堂物先生獨堂物

(孫守真按:此本即《四庫》底本也。)

昌黎先生集序》

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珍藏印𢖍●●●

(     朱子云:「此集今世本多不同,惟近歲南安軍所刋方崧卿校定本號為精善,別有《舉正》十卷,論其所以去取之意,又它本之所無也。然其去取多以祥符杭本、嘉祐蜀本、及李謝所據館閣本為定,而尤尊館閣本,雖有謬誤,往往曲從;它本雖善,亦弃不録。至於《舉正》則又例多而詞寡,覧者或頗不能曉知,(孫守真按:可見文言若太過省略簡潔,亦過猶不及也。辭以達意而已矣,語言學知識若具,消歧義含混之素養即得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)

故今輙因其書,更為校定,悉考衆本之同異,而一以文勢義理、及它書之可證驗者決之:是矣,則雖民閒近出小本,不敢違;有所未安,則雖官本、古本、石本,不敢信。又各詳著其所以然者,以為《考異》十卷,庶幾去取之未善者,覽者得以叄伍而筆削焉。」)方云:序只云目為《昌黎先生集》,諸本亦多無「文」字者,今从之。後凡从方氏者,不復論;所不同者,乃著之。)

    門人李漢本作「朝議郎、行尚書屯田員外郎、史館修撰、上柱國、賜緋魚袋李漢編」。今本或有「并序」二字,非是。)

重校昌黎集凡例》

  是集 慶元魏仲舉刊《五百家註》引洪興祖、樊汝霖、孫汝聽、韓醇、劉崧、祝充、蔡元定諸家註文洪《辨證》、樊《譜註》、孫、韓、劉《全解》、祝《音義》、蔡《補註》。)

未免冗複,而方崧卿《舉正》、 朱子《校本異》却未附入,讀者病之。今以朱子《校本攷異》為主,而刪取諸家要語附註其下,庶讀是書者開卷曉然。今舉凡例于左:

    一、朱子《攷異》凡例見于文集序首,並仍其舊。

    一、閣、京、杭、蜀、石本異同已見 朱子《攷異·凡例》,今更加讎校,是正頗多,觀者當自知之。孫守真按:於「朱子二」字必抬頭,是氏原本已然,抑氏有所致敬故爾。)

    一、引經、子、史等事,則書于《攷異》之上,釋音則附其下。

    一、小下「今按」云云者,並是《攷異》全文。

    一、引經、子、史、書傳事為證者,則入。如中有關繫時政、及公卿拜罷月日,更博採新、舊《史》、登科記附益之。

    一舊註引某氏云者,今倣 朱子《離騷集註》例,皆刪去,惟《攷異》下有糾之繆者,孫守真按:方崧卿。)

則存之,如〈復志賦〉「誰無施而有穫之類是也。

    一、先儒議論有關繫者,隨所聞見增入,如〈閔已賦〉「固哲人之細事兮」,東坡〈顔樂𠅘記〉𡮢有評議〈元和聖德〉詩「婉婉弱子,赤立傴僂」南軒所議之類是也。

    一正文或有疑字,並依《攷異》文从「」,如〈藍田縣丞㕔壁記〉「再進再屈人」之𩔖是也。

    一、皇朝 廟諱,諸本多易本字,如「貞元」作「正元」之𩔖,非臨文不諱之義徒失古意。今例但空本字㸃畫,若諱,如以「丙」為「景」、以「民」為「人」之𩔖,却存古不改。孫守真按:古=故,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
    一《攷異》於正文本字,或一字、或二字並提起,今例:如本字在句末,卽入註脚,不復重出句讀中。或一兩字各有《攷異》,並總附於一句之下。

重校昌黎集凡例


東吳徐氏刻梓家孰(孫守真按:東吳徐氏刻梓(於)家塾,添字還原+字形結構換部首

昌黎集叙說》

  宋景文公柳柳州為文,或取前人陳語用之,不及吏部,卓然不於古而一出諸己。孫守真按:本書則「」不分已。
單字想複詞:陳腔濫調的陳。)

  蘇明允歐陽書〉云:孟子之文,語約而意𭰹不為巉刻斬絶之言,孫守真按:謂饒富情味也。參見愚讀《履園叢話》「《刻薄》」條處。)

而其鋒不可犯。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,魚黿蛟龍萬怪遑惑,而抑絶蔽掩不使自露,孫守真按:謂其含蓄涵煦功深,蓄勢力張。
抑絶蔽掩,同義複詞,義即「不…露」二字。抑制之抑。絕緣之絕。
單字想複詞。)

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,亦自畏避不敢迫視。孫守真按:逼迫,同義複詞。迫視=逼視
以淵、天之色以狀此「抑絶蔽掩」「不自露」之態,老亦善譬已。
七星大法:自然vs人文。)

 

東雅堂昌黎集註

欽定四庫全書集部《東雅堂昌黎集註》遺文本傳)

    詳校官通政使(臣)夢吉

    檢討(臣)何思鈞覆勘

      總校官檢討(臣)何思鈞

      校對官主事(臣)陳文樞

       謄錄監生(臣)施華

《欽定四庫全書》

東雅堂韓昌黎集註提要》

(臣)等謹案東雅堂韓昌黎集註》四十卷,不著撰人名氏,惟卷末各有「東吳徐氏刻梓家塾」小印。考陳景雲〈韓集點勘書後〉曰:「近代東雅堂集,用廖瑩中世綵堂本,其注采建安魏仲舉五百家註本為多,間有引他書者,僅十之三復刪節朱子行《考異》,散入各條下,皆出瑩中手也。瑩中賈似道館客,事見《宋史·似道傳》,氏刊此本不著其由來,深鄙瑩中為人,故削其名氏、併開板年月邪云云。今考此本前列「重校凡例」內稱廟諱一條,確為人之語,景雲之說為可信,知此本為瑩中註也景雲又自註此文曰:「東雅堂主人徐時泰萬歷中進士,官工部郎中。」今考進士題名碑,萬歷甲戌科有徐時泰長洲人,蓋即其人矣。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恭校上

總纂官(臣)紀昀(臣)陸錫熊(臣)孫士毅

總校官(臣)陸費

 

重校昌集凡例》

 是集 慶元魏仲舉五百家註引洪興祖、樊汝霖、孫汝聽、韓醇、劉崧、祝充蔡元定諸家註文辨證、樊譜註》、孫、韓、劉全解,祝音義、蔡補註。)

未免冗複,而方崧卿《舉正》、朱子《校本異》卻未附入,讀者病之。今以朱子《校本異》為主,而刪取諸家要語附註其下,庶讀是書者開卷曉然。今舉凡例于左:

  一、朱子《異》凡例見于文集序首,並仍其

  一、閣、京、杭、蜀、石本異同,已見朱子《異凡例》,今更加讎校,是正頗多,觀者當自知之。

  一、引經、子、史等事,則書于《異》之上,釋音則附其下。

  一小圈下「今按」云云者,並是《異》全文。

  一、引經、子、史、書傳事為證者,則入。如中有關時政及公卿拜罷月日,更博採新、《史》、登科記附益之。

  一、註引某氏云者,今倣朱子《離騷集註》例,皆刪去,惟《異》下有糾之繆者,則存之,如〈復志賦「誰無施而有穫」所之類是也。
  一、先儒議論有關繫者,隨所聞見增入,如〈〉「固哲人之細事兮」,東坡〈顏樂亭記〉有評議〈元和聖德〉詩「婉婉弱子,赤立傴僂南軒所議之類是也。
  一、正文有疑字,並依《異》文從「」,如〈藍田縣丞廳壁記〉「再進再屈人」之是也。

  一、皇朝廟諱,諸本多易本字,如「貞元」作「正元」之,非臨文不諱之義,徒失古意。今例但空本字點畫,若諱,如以「丙」為「景」、以「民」為「人」之,卻存古不改。

  一、《異》於正文本字,或一字、或二字並提起,今例如本字在句末,即入註腳,不復重出句讀中。或一兩字各有《異》,並總附於一句之下。

昌黎先生集序

(   朱子云:「此集今世本多不同,惟近歲南安軍所刊方崧卿校定本號為精善,別有《舉正》十卷,論其所以去取之意,又它本之所無也。然其去取多以祥符杭本、嘉祐蜀本、及李謝所據館閣本為定,而尤尊館閣本,雖有謬誤,往往曲從;它本雖善,亦棄不錄。至於《舉正》則又例多而詞寡,覽者或頗不能曉知,故今輒因其書,更為校定,悉考眾本之同異,而一以文勢義理、及它書之可證驗者決之:是矣,則雖民近出小本,不敢違;有所未安,則雖官本、古本、石本,不敢信。又各詳著其所以然者,以為《考異》十卷,庶幾去取之未善者,覽者得以參伍而筆削焉。」)云:序只云目為《昌黎先生集》,諸本亦多無「文」字者,今從之。 後凡從氏者,不復論;所不同者,乃著之。

門人李漢蜀本作「朝議郎、行尚書屯田員外郎、史館修撰、上柱國、賜緋魚袋李漢編」。今本或有「并序」二字,非是。)

 

 

先生獨堂物

昌黎先生集序》

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珍藏印●●●

(     朱子云:「此集今世本多不同,惟近歲南安軍所刊方崧卿校定本號為精善,別有《舉正》十卷,論其所以去取之意,又它本之所無也。然其去取多以祥符杭本、嘉祐蜀本、及李謝所據館閣本為定,而尤尊館閣本,雖有謬誤,往往曲從;它本雖善,亦棄不錄。至於《舉正》則又例多而詞寡,覽者或頗不能曉知,故今輒因其書,更為校定,悉考眾本之同異,而一以文勢義理、及它書之可證驗者決之:苟是矣,則雖民近出小本,不敢違;有所未安,則雖官本、古本、石本,不敢信。又各詳著其所以然者,以為《考異》十卷,庶幾去取之未善者,覽者得以參伍而筆削焉。」)方云:序只云目為《昌黎先生集》,諸本亦多無「文」字者,今從之。後凡從方氏者,不復論;所不同者,乃著之。)

    門人李漢本作「朝議郎、行尚書屯田員外郎、史館修撰、上柱國、賜緋魚袋李漢編」。今本或有「并序」二字,非是。)

重校昌黎集凡例》

  是集 慶元魏仲舉刊《五百家註》引洪興祖、樊汝霖、孫汝聽、韓醇、劉崧、祝充、蔡元定諸家註文洪《辨證》、樊《譜註》、孫、韓、劉《全解》、祝《音義》、蔡《補註》。)

未免冗複,而方崧卿《舉正》、 朱子《校本考異》卻未附入,讀者病之。今以朱子《校本考異》為主,而刪取諸家要語附註其下,庶讀是書者開卷曉然。今舉凡例于左:

    一、朱子《考異》凡例見于文集序首,並仍其舊。

    一、閣、京、杭、蜀、石本異同已見 朱子《考異·凡例》,今更加讎校,是正頗多,觀者當自知之。

    一、引經、子、史等事,則書于《考異》之上,釋音則附其下。

    一、小下「今按」云云者,並是《考異》全文。

    一、引經、子、史、書傳事為證者,則入。如中有關繫時政、及公卿拜罷月日,更博採新、舊《史》、登科記附益之。

    一舊註引某氏云者,今倣 朱子《離騷集註》例,皆刪去,惟《考異》下有糾之繆者,則存之,如〈復志賦〉「誰無施而有穫之類是也。

    一、先儒議論有關繫者,隨所聞見增入,如〈閔〉「固哲人之細事兮」,東坡〈顏樂記〉有評議〈元和聖德〉詩「婉婉弱子,赤立傴僂南軒所議之類是也。

    一正文或有疑字,並依《考異》文從「」,如〈藍田縣丞廳壁記〉「再進再屈人」之是也。

    一、皇朝 廟諱,諸本多易本字,如「貞元」作「正元」之,非臨文不諱之義徒失古意。今例但空本字點畫,若諱,如以「丙」為「景」、以「民」為「人」之,卻存古不改。

    一《考異》於正文本字,或一字、或二字並提起,今例:如本字在句末,即入註腳,不復重出句讀中。或一兩字各有《考異》,並總附於一句之下。

重校昌黎集凡例


東吳徐氏刻梓家孰

昌黎集敘說》

  宋景文公柳柳州為文,或取前人陳語用之,不及吏部,卓然不於古而一出諸己。

  蘇明允歐陽書〉云:孟子之文,語約而意深,不為巉刻斬絕之言,而其鋒不可犯。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,魚黿蛟龍萬怪遑惑,而抑絕蔽掩不使自露,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,亦自畏避不敢迫視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