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淵明〈示周續之、祖企、謝景夷三郎〉詩讀《世說新語》文學第四·馬融忌害鄭玄等,並為〈蘭亭集序〉「不能喻之於懷」句正讀

 教材講義:http://bit.ly/3rHah6m

下載:http://bit.ly/3qj0ZMF

全部講義:http://bit.ly/2khF8Ic

中國文化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中文博士孫守真任真甫學

文學第四

馬融門下自敘曰:季長右扶風茂陵人,少而好問學,無常師,大將軍鄧騭召為舍人,棄遊武都,會羌虜起,自以西道斷,融以謂古人有言『左手據天下之圖、而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』何則?生貴於天下也。(孫守真按:用命換天下,愚夫不為。)

豈以曲俗咫尺為羞,滅無限之身哉?因往應之(孫守真按:找對主詞:應誰?應賊之召也。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:以保全性命為優先,不以俗見之短視而徇軀也。咫尺,言其短淺;曲,言其小鄙猥瑣也。則融不以此為汙為恥也。)

為校書郎,出為南郡太守。)(孫守真按:添字還原:(後)為校書郎……。前為應賊之召,後此二官乃回歸後之任也。不相屬。)

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。孫守真按:找對主詞添字還原:不得見馬融。(由)高足弟子傳授(他鄭玄)而已。相見之相,代詞性助詞;謂見也。)

渾天不合,孫守真按:猶言算不出來、解不出來。不合,答案不對也。單字想複詞:合格、吻合的合。)

諸弟子莫能解,或言𤣥能者,孫守真按:者=的。字形結構兼音義聲音變化的關係zh.ch.sh       d.t  [古無舌上音(捲舌音)]聲調不重要。能=可以。:能者=可以的。)

召令筭,一便决,孫守真按:運轉,同義複詞。此取「轉」,今取「運」而已。「轉算」即「運算」也。單字想複詞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筭(算)+轉(=運)=轉算=運算。)

眾咸駭服。及業成辭歸,既而禮樂皆東之歎。孫守真按:既而=已而。=已;既然=已經。亦是抽換字面爾,換字取用、選字不同耳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加持

《高士傳》曰:康成北海高密人,八世祖,漢尚書。別傳曰:少好學書數。(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禮樂射御書數。)

十三,誦五經。(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倒序重組:五經(成)誦也;以與下「每經歷山川、及接顏一見,皆終身不忘」相應。)

好天文、占候、風角隱術。年十七,見大風起,詣縣曰:『某時當有火災。』至時果然,智者異之。年二十一,博極羣書。精歷數、圖緯之言,兼精筭術,遂去吏,師故兗州剌史第五元先,就東郡張恭祖受《周禮》《禮記》《春秋傳》周流博觀(孫守真按:承上啟下,互文見義,錯綜句法:周流猶周遊,行萬里路,亦指「泛覽周王傳」之「泛覽」也;博觀:讀萬卷書,亦兼指行萬里路也。)

每經歷山川、及接顏一見皆終身不忘。扶風馬季長以英儒著名,往從之,參考同異。季長后戚嫚於待士,(孫守真按:以為皇后親戚而驕也。)

不得見,住左右,(孫守真按:〈蘭亭集序〉「暎帶左右」之「左右」,借代附近也。單字想複詞。)

自起精廬,既因紹介得通。(孫守真按:既,前事既後也。故可譯為「後來」。精廬精舍。)

時涿郡盧子幹為門人冠首,季長又不解剖裂七事,思得五,子幹得三。季長謂子幹曰:『吾與汝皆弗如也!』季長臨別,執手曰:『大道東矣!子勉之!』後遇黨錮,隱居著述,凡百餘萬言。大將軍何進,乃縫掖相見。(孫守真按:找對主詞:誰縫掖,大將軍也;示敬重宿儒也。相,代詞性助詞;相見,見也。)

長八尺餘,須眉美秀,(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換部首:須=鬚。)

姿容甚偉。待以賓禮授以几杖。(孫守真按: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看到「以」,要想到:倒序重組添字還原何進以賓禮(款)待(他)、以几杖授(之)。)

多所匡正,不用而退。,及去,餞之城東,欲必醉,會者三百餘人,皆離席奉觴,自旦及莫,度飲三百餘桮,而溫克之容,終日無怠!(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換部首:莫=暮;桮=杯;溫=溫。)

獻帝許都,徵為大司農孫守真按:徵,原文有缺末筆諱。

行至元城,卒。)

擅名而心忌焉,亦疑有追,乃坐橋下,在水上據轉式逐之,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換部首:式=軾。轉軾=轉向=調頭。
一曰「式=」,占卜也。
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上下文(前後文):以下文覘,誠然。然若據上文「逐之」,則若非;除非乃追測(推算)非追人之意也。
若轉式為卜算,則逐乃追蹤已。)

告左右曰:「在土下水上而據,此必死矣!」遂罷追,竟以得免。孫守真按:以=因。添字還原:以(此)=因此。
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木+=木屐。玄屬水。)

馬融海內大儒,被服仁義;(孫守真按:豈不聞「披了羊皮的狼」?被=披,字形結構換部首。竹林七賢之所以為賢,豈不在斯?)

名列門人,親傳其業,何猜忌而行鴆毒乎?委巷之言,夫人之子。)(佛弟子孫守真按:愚則以為無風不起浪。莫須有=或許有。賊害,陷害,同義複詞。單字想複詞。謂陷人於不義也。)

欲注《春秋傳》尚未成時,行與服子愼遇,宿客舍,先未相識,在外車上,與人說巳注𫝊意,《漢南紀》曰:服䖍子愼河南滎陽人。少行清苦,為諸生,尤明《春秋左氏傳》,為作訓解。舉孝廉,為尚書郎,九江太守。)

聽之良久,多與巳同。就車與語,曰:「吾久欲注,尚未了,聽君向言,多與吾同。孫守真按:一向、向來、便扶向路、尋向所誌之向。單字想複詞字形結構兼音義:向====曩。)

今當盡以所注與君。」遂為服氏注。

家奴婢皆讀書,嘗使一婢不稱㫖,將撻之,方自陳說孫守真按:陳說猶搭話吭氣狡辯、頂嘴。)

怒,使人曵箸泥中,孫守真按:箸=著,字形結構兼音義單字想複詞:附著。曳著=拖到拖下去…丟著。拖曳,同義複詞。)

須臾,復有一婢來問曰:「胡為乎泥中?」式微詩也。公曰泥中,衛邑名也。)

答曰:「薄言往愬,逢彼之怒。」衛邶柏舟之詩。孫守真按:原文「邶」似「𨚍」。)

服䖍既善《春秋》,將為注,欲參考同異,聞崔烈集門生講𫝊摰虞《文章志》曰:威考高陽安平人,之孫,之兄子也。靈帝時官至司徒太尉,封陽平亭侯。)

遂匿姓名,為門人作食,孫守真按:謂受雇於崔烈之門人替他們辦伙食。)

每當至講時,輒竊聽戶壁間。孫守真按:添字還原:輒竊聽(於)戶壁間。)

既知不能踰已,稍共諸生敘其短長,孫守真按:袁枚官癖〉「聞其事」之聞。單字想複詞。)

不測何人,然素聞名,意疑之,明蚤往,及未窹,便呼「子愼子愼!」不覺驚應,遂相與友善。

鍾會撰《四本論》始畢,甚欲使公一見,置懷中既定,畏其難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:問難、責難、刁難。)

懷不敢出孫守真按:仍藏於懷中不敢拿出來。)

於戶外遙擲孫守真按:找對主詞:誰的戶外?公也。)

便回急走。魏志曰:「論才性同異傳於世。」「四本」者言才性同、才性異、才性合、才性離也。(孫守真按:此「會」乃「會而言之」之意。總括、舉凡也。未必也!由下文「鍾會集而論之」可證知此「會」仍屬鍾會也。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上下文(前後文)找對主詞單字想複詞。以其會集,故有四本,為《四本論》。
原來是愚句讀錯了。
斷句:「會論才性同異,傳於世四本者」,今訂正如上。感恩感恩 讚歎讚歎 南無阿彌陀佛加持)

尚書傅嘏論同,中書令李豐論異,侍郎鍾會論合,屯𮪍校尉王廣論離。文多不載。)(孫守真按:添字還原:「才、性」或「才與性」。)

何晏為吏部尚書有位望,孫守真按:名位,同義複詞。位望=名望單字想複詞。)

時談客盈坐,《文章敘錄》曰:能清言,而當時權勢,(孫守真按:猶今「當紅炸子雞」。)

天下談士多宗尚之。《魏氏春秋》曰:少有異才,善談《易》《老》。)

王弼未弱冠,往見之,名,曰:字輔嗣,山陽高平人,少而察惠,十餘歲便好《莊》《老》,通辯能言,為傅嘏所知。吏部尚書何晏甚奇之,題之曰「後生可畏,若斯人者,可與言天人之際矣!」以補臺郎。事功雅非所長,(孫守真按:添字還原:弼(於)事功雅非所長。雅=素。素雅,同義複詞。單字想複詞。)

益不留意,(孫守真按:留意=措意。)

頗以所長笑人,故為時士所嫉。又為人淺而不識物情,(孫守真按:淺,謂天真直率無心機。城府很深之相反,故云「淺」。物=人,單字想複詞:封面人物、待人接物、民胞物與、物議。)

初與王黎荀融善,奪其黃門郎,於是恨,與亦不終好。(孫守真按:直來直往,不懂得轉彎。)

正始中,以公事免,其秋遇癘疾亡,時年二十四。之卒也,晉景帝嗟歎之累日,曰:「天喪予!」其為高識悼惜如此。)(孫守真按:高識=卓識高卓,同義複詞。單字想複詞。)

因條向者勝理語孫守真按:斷句先抓動詞找對詞性:條,向者=曏者=之前。字形結構兼音義字形結構換聲符添字還原單字想複詞:因而條陳之前覺得不錯的看法或主張來告訴王弼。)

「此理僕以為極可,得復難不?」孫守真按:得以,以,可以。還可以再在其中挑出毛病嗎?問難之難。單字想複詞。)

便作難,一坐人便以為屈。孫守真按:被難而屈,被問倒、駁倒了。)

於是自為客主數番,皆一坐所不及。孫守真按:自為客主設問、問難、攻防。)

何平叔注《老子》始成王輔嗣,見注精奇,迺神伏曰:孫守真按:心神,同義複詞。神伏=心服。)

「若斯人,可與論天人之際矣!」因以所注為《道徳二論》。孫守真按:不敢復名「注」《老》也。)

《魏氏春秋》曰:論道,約美不如,自然出㧞過之。)(孫守真按:添字還原:約美不如晏,(而)自然出拔過之。單字想複詞:出類拔萃。超出、挺拔、拔高。)

王輔嗣弱冠詣裴徽《永嘉流人名》曰:文季河東聞喜人,太常少弟也,仕至冀州刺史。)(孫守真按:少小,同義複詞。少弟=小弟。)

問曰:「無』者,誠萬物之所資。聖人莫致言,而老子申之無已,何邪?」別傳曰:父為尚書郎,裴徽為吏部郎,異之,故問。)

曰:「聖人體『無』,『無』又不可以訓,故言必及『有』莊未免於『有』,恒訓其所不足。」孫守真按:言下之意,老莊不如聖人也。七星大法不要死在一點上,永遠注意對立面五官會通:下=中。言下=言內=話中。借代也。

傅嘏善言《魏志》曰:蘭碩北地泥陽人,傅介子之後也,累遷河南尹、尚書。嘗論才性同異,鍾會集而論之。(孫守真按:由此可見前所讀「會論才性同異,傳於世四本者」未必是也。)

傅子曰:達治好正(孫守真按:謂其不廢官職也。好正=好政。字形結構換部首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政+=政治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:達(通曉、能幹)=好(做好)。)

而有清理識要,(孫守真按:公事不廢,而私智圓通。添字還原:而有清理(且)識要。先抓動詞:識。識要=懂得抓重點。)

如論才性,原本精微,(孫守真按:虛勝演算、推演其義:虛無,同義複詞;微=無,單字想複詞:「微服、微生物、微管仲、微斯人,吾誰與歸」的微。虛即微。勝=高。高會=勝會、技高一籌=技勝一籌、高出=勝出=突出。「精」亦「高」也;亦「虛」也。鄰虛塵=精細微;精微=細微。精細,同義複詞。故所謂「虛勝」者即「精微、高論、卓見」也。
先抓動詞:原本。)

鮮能及之。司鍾會年甚少,以明知交。)(孫守真按:明知=明智,字形結構換部首。以為明知而與訂交也。明知,既明且知,猶既明且2021/3/5

荀粲談尚遠,孫守真按:由上推演可見,虛勝入世,玄遠出世。故其時傅嘏不肯與何晏等人交,而玄遠不切實際之荀粲卻不知何故也。)

別傳曰:奉倩潁州潁陰人,太尉少子也。諸兄儒術論議各知名,能言遠,常以子貢稱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,然則六籍雖存,固聖人之糠秕。能言者不能屈。)(佛弟子孫守真按:怎不能屈?必屈其不是糠秕當然不能,然既是糠秕又如何?凡夫幾人食此糠秕而能消化者?故食古不化比比也!是以博士學究之課程責小學童蒙課本為糠秕,不知層面整體動態觀而死在一點上耳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不要死在一點上,永遠注意對立面 七星大法

每至共語,有爭而不相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家喻戶曉,喻=曉,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雞同鴨講。有此病徵,愈坐實其不知層面整體動態觀者故有以致之。邏輯、思想方法之不為吾國所重、且為前賢所忽略者,此也。因因果果,絲毫不爽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
單字想複詞:喻,〈蘭亭集序〉「不能喻之於懷」之喻也。https://sunschinese.blogspot.com/2020/ 「喻」則「愉」已,「愉」則不愉快者「癒」已,尷尬的局面、冷戰的關係「逾」且「踰」已。字形結構換部首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
有爭而不相喻=有爭而不相愉=有爭而不相解=有爭而不相快。紛爭不解則不暢快、不愉快也,故下云「通懷」「情得」「畼=暢」。通則不痛,則癒已。
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。今方見李淑章先生淑章說字」〈《蘭亭集序》「不能喻之於懷」別解〉此文,參考一下。原來陰法魯名宿,亦不過如此也,淑章說字卻不見字字形結構兼音義(若「喻,這裡只能當明白、知道或清楚講。」則「攬」「趣舍」「暎」「由」「蹔」等字又何可當「覽」「取捨」「映」「猶」「暫」等字解呢?)就是「不能喻之於懷」這一句,使歷代學者感到糾結。他們總在問:作者為什麼對「昔人興感之由」,「不能喻之於懷」呢?原文網址:http://read01.com/Egz4J.html 2021/3/6真可謂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而某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矣。愚何知?若無九陽神功3字形結構換部首之加持,何能「愈」於前輩先賢?可見九陽神功降龍十八掌有多重要了! http://bit.ly/2AJgyFX 再不重視解讀方法,一味地只會生記硬背靠靈感憑天分吧。吾無隱乎爾。南無阿彌陀佛
先生能由
上下文(前後文)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,再添字還原,以「未嘗」二字乃承前省略,誠然有識,亦愚所忽略者;然並未明言其乃藉由如此三法而得解讀者,即並不自知其自己乃是如此摸索方得出路、讀懂者也。質言之,仍懵懂逗留在靈感靈思作祟起興上之偶得巧遇者,豈能必焉?豈夠科學、合科學而有可重複操作性耶?
然如先生此種解法,若以
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此招再作端詳,豈有深意?趣味?「未嘗不臨文嗟悼,(未嘗)不能喻之於懷」,後句邏輯語意是沒問題了,然猶如「笑逐顏開」成了「笑顏逐開」、「相傳南陽府..明季.太守某歿於署中」成了「相傳南陽府...季太守某歿於署中」。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93351767427366/permalink/3795182997244209 https://bit.ly/2ZCuqho  http://bit.ly/2EAn6Wn 乍看之下,語意邏輯好像都沒有錯,然而若代回或帶回說話情境與人情事實、經驗法則,則顯然還是兀臬扞格!右軍明白了又怎樣?曉得了又怎樣?曉喻了又怎樣?不就又是重複再來說一次而已嗎?這樣的寫作與表達不嫌、不會覺得太過冗複、累贅、沒有必要了嗎?(明明前後文都已明白了,如先生所知,幹嘛再說一次明白?跳針鬼打牆?繞不出去嗎?但是,你看,前文不是明明說「每覽昔人興感之由,若合一契」嗎?這說明他是明白的呀!而且,「一死生為虛誕,齊彭殤為妄作」(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,是荒誕不真實的;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,也是胡亂編造的),這個道理也是他所「固知」的,即原本就知道的。至於,「後之視今,亦猶今之視昔」(後代人看現在,也如同今人看過去一樣),他也是清楚的呀!他還毫不含糊作出「雖世殊事異,所以興懷,其致一也」(即使時代變了、世事不同了,但是人們興發感慨的緣由,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)這樣的判斷。文章最後,更是預見說:「後之覽者,亦將有感於斯文。」(後世的讀者,也將對我們今天的這些詩文有所感慨)。這樣看來,作者對於「昔人興感之由」是很清楚的,他的領會是非常深刻的;怎麼卻說他「不能喻之於懷」呢?原文網址:http://read01.com/Egz4J.html此復見吾國學究與學生不重邏輯思辨、思想方法之重要與優先,而一頭熱一股腦兒地就急著去讀文章、搞賞析方有以致之也。
【而且是瞭然於心,豁然開朗的。】這句前後有邏輯因果的必然嗎?明瞭的人,必定能豁然開朗、想得開嗎?那天下沒有因情傷做傻事、因命短而苦惱的人了。右軍此文至此其主軸是哀悼的、灰冷的(以前部「天朗氣清」作襯底,面對死亡是徹底無力的(死生亦大矣),故分別點出「痛哉」、「悲夫」二字作結,不知淑章先生何解?【如果,王羲之當年把這句話寫成「未嘗不臨文嗟悼,未嘗不能喻之於懷」或者寫成「未嘗不臨文嗟悼,喻之於懷」】不要死在一點上,永遠注意對立面,先生也知此見、此解,恐須改動「能」字。然則是篡改,抑還原?若右軍文筆果如所言,則何宜再作千古傳誦之範文?故愚竊以為:與其言他此句不如改寫作「未嘗不臨文嗟悼,喻之於懷」,不如說他本文錯別字(通假字)甚多,讀者自當留意!蓋若羲之行文誠如言,則吾人作右軍的作文老師不就好了,幹嘛還要拿他這篇行文有語病、有瑕疵的文章來教孩子呢?何妨縱覽全篇〈蘭亭集序〉,擺明寫了多少錯別字(已略如前舉),幾可謂俯拾即是!乃至重複用字之情況亦甚嚴重(愚有字頻統計示諸生,不信您也統計看看),然此二端均不足以減損其此文之聲價也。何故?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:以其讀來並不覺得重複,且其文條理暢,復饒義趣,深發讀者共鳴也。然則與其言右軍此句有欠周到,宜待改寫,倒不如理解他只是又如前面「暎蹔趣舍攬係……」寫了個錯別字而已——「喻=愉愈(癒)逾踰」等之字形結構換部首之錯別字——或雅言之:通假字——為愈也。何況下文「猶」又寫成了「由」。之所以寫了如此多箇錯別字或通假字,傳言其乃醉後所書,亦可互徵信也。雖是錯別字,然卻不損其文,愈見其文本之秀立特出而不可以無已。
至於先生言【他一直在批判當時的
虛無思想,批判那種「一死生為虛誕,齊彭殤為妄作」的荒謬的生死觀。】真真不敏,所知「一死生」乃屬達生,即先生所謂之「豁然開朗」,怎麼會成了「虛無」呢?不知一篇〈蘭亭集序〉,不論是筆、是文,便是右軍實踐此「一死生(雖死猶生)、齊彭殤右軍命亦不永,得年纔58,長我今約八歲耳)」之嘗試與佳作;且不但「死生彭殤」是「一」了、「齊」了,甚至還被他翻轉了!——「死」的價值更甚於「生」,故我們今天這些活著的人,仍須教他這篇死人的古文。「死」「生」豈止是「一」「齊」了,還顛覆了!超越了!揚棄了!至於【珍惜時間、熱愛生活】【要愉快地度過現在的時光】等等之謬論,則更是一如本校課本荒腔走板,與右軍斯文之旨趣何干?吾人真當好好深解意趣再暢所欲言也。嗟乎!真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;斯與「悲夫」二字、「終期於盡」「豈不痛哉」諸語,怎生圓解?何故先生卓於見彼前後文,卻劣於見此上下文耶?豈一人而分飾二角?餘論能不置辨者,便姑棄置矣,免得愚多造口業了。然已見之者不能不辨,以免可畏之後生以為今世無人已。愚故不喜參閱他人論說者,如此也;欲益反損,不益反渙,實非吾願,亦我所不暇者。自己的閱讀能力,能不自強而自救乎?亦告諸有志之士,切莫再忽略邏輯、思想方法、解讀技巧(如某降龍十八掌之重要了!冀悉早日此雕之文心也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)

裴冀州釋二家之義彼我之,常使兩、彼此俱孫守真按:畼=暢,字形結構換部首,或筆畫壞訛耳。果然!單字想複詞曉暢;曉又等於喻,已詳前。)

別傳曰:粲太和初到京邑,與傅嘏談,善名理,而遠,宗致雖同,倉卒時或格而不相得意。裴徽彼我之,為二家,頃之,(佛弟子孫守真按: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釋+=釋懷======逾。∴〈蘭亭集序〉「不能喻之於懷」實即「不能釋懷」也。「通」則不「痛」(豈不痛哉),「善」則不「惡」,痛惡,同義複詞,故謝安右軍云「數日惡感恩感恩 讚歎讚歎 南無阿彌陀佛加持 3/6/2021 8:46:17 PM

管輅傳曰:使君有高才逸度,善言妙也。)

何晏注《老子》未畢,見王弼自說注《老子》㫖意多所短,不復得作聲,但應諾諾,遂不復注,因作《道德論》孫守真按:何,單字想複詞:何晏之何。)

《文章敘錄》曰:自儒者論,以老子非聖人、絕禮棄學,說與聖人同,著論行於世也。)

中朝時有懷道之流有詣王夷甫咨疑者,值昨已語多小極孫守真按:字形結構換部首:亟=====累。單字想複詞病厭厭=病懨懨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小極=少惡。)

不復相酬答,孫守真按:相,代詞性助:不復酬答他=不再理他。)

乃謂客曰:「身今少惡逸民亦近在此,君可往問。」《晉諸公贊》曰:談理與王夷甫不相推下。)(孫守真按:即不相上下。推下,推辭下讓也。單字想複詞:禮賢下士、不恥下問、卑下、謙下低聲下氣之下。)

裴成公作《崇有論》,時人攻難之,莫能折,唯王夷甫孫守真按:斷句 找對主詞:來什麼?添字還原:來(攻難之)。)

孫守真按:單字想複詞理屈之屈。)

時人即以理難理,(佛弟子孫守真按:=字形結構兼音義·聲音變化的關係單字想複詞:「還歸細柳營」之「還」。
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申屈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字形結構兼音義:申==字形結構換聲符尺蠖之屈求信也
此言宿慧反應快也,而非見屈;即見屈,不一會兒又恢復;而欲其屈,即王衍亦難得一次,且亦小屈耳也。
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:如==似,髣髴也,看似也,非確然有也。)

諸公贊》曰:自太常夏侯、步兵校尉阮籍等皆著《道徳論》,于時侍中樂廣、吏部郎劉漢亦體道而言約,尚書令王夷甫講理而才虛,散騎常侍戴奥以學道為業,後進𢈔之徒皆希慕簡曠。疾世俗尚虛無之理,故著《崇有》二論以折之。才博喻廣,學者不能究。後樂廣清閒欲說理,而辭喻豐博廣,自以體虛無,笑而不復言。(孫守真按:自,找對主詞樂廣自以為也。
清閒欲說理,
添字還原:清閒(時)欲說理。說==論。)

惠帝起居注》曰:著二論以規虛誕之,文詞精富,為世名。)

諸葛厷年少不肯學問,始與王夷甫談,便巳超詣,歎曰:「卿天才卓出,若復小加研尋,孫守真按:研尋=研討,尋討,同義複詞。單字想複詞.

一無所愧。」孫守真按:一,文學語言:絕、全。獨一無二故也。)

後看《莊》《老》,更與語,便足相抗𢖍王隱《晉書》曰:茂遠,琅邪人,魏雍州剌史之子,有逸才,仕至司空主簿。)

衛玠總角時,問樂令夢,云:「是想。」孫守真按:是=此。是想=此(是)想也。添字還原。「此」代「夢」。找對主詞

曰:「形神所不接,而夢豈是想邪?」云:「因也未嘗夢乘車入䑕穴、擣𩐆噉鐡杵皆無想無因故也。孫守真按:想,字形結構兼音義:心上有相,心所成相,會意。故心上無此相,則夢中亦無。
𩐆噉鐡杵,謂擣𩐆(齏),不吃齏,卻吃擣齏的鐡杵。添字還原:擣齏(卻)噉鐡杵。)

有六夢:一曰正夢,謂無所感動,平安而夢也。二曰噩夢,謂驚愕而夢也。三曰思夢,謂覺時所思念也。四曰窹夢,謂覺時道之而夢也。(孫守真按:殆猶今催眠。)

五曰喜夢,謂喜說而夢也。六曰懼夢」,謂恐懼而夢也。按:所言者,葢思夢也;者葢正夢也。)

思因經日不得遂成病。聞,故命駕為剖析之。即小差,歎曰:「此兒胷中,當必無膏肓之疾。」孫守真按:謂日無所憂思,故夜不成夢。謂其心胸清朗乾淨,無一般人藏汙納垢、陰謀詭計也。)

春秋傳曰:晉景公有疾,求醫於,秦伯使醫為之,未至,公夢疾為二竪子,曰:「彼良醫也,懼傷我焉」其一曰:「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」醫至,曰:「疾不可為也,在肓之上、膏之下,攻之不可達,剌之不可及,藥不至焉。」公曰:「良醫也」注:肓,鬲也。心下為膏。)(孫守真按:=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
庾子嵩讀《莊子》,開卷一尺許,便放去,曰:「了不異人意!」孫守真按:了=全。一了百了、了無牽掛的了。人,找對主詞:我,人家的人。)

《晉陽秋》曰:𢈔子嵩潁川人,侍中第三子,恢廓有度量。自謂是之徒,曰:「昔未讀此書,意嘗謂至理如此。今見之,正與人意暗同。」仕至豫州長史。)
孫守真按:噉鐡杵,皆無想無因故也。」(《周禮》有六夢:一曰正夢,謂無所感動,平安而夢也;二曰:噩夢,謂驚愕而夢也;三曰思夢,謂覺時所思念也;四曰窹夢,謂覺時道之而夢也;五曰喜夢,謂喜說而夢也;六曰懼夢,謂恐懼而夢也。按樂所言「想」者,葢「思夢」也;「因」者,葢「正夢」也。)衛思,因經日不得,遂成病。樂聞,故命駕為剖析之,衛即小差,樂歎曰:「此兒胷中當必無膏肓之疾。」(《春秋傳》曰:晉景公有疾,求醫於秦,秦伯使醫緩為之,未至,公夢疾為二竪子曰:『彼良醫也,懼傷我焉。』其一曰:『居肓之上、膏之下,若我何!』醫至,曰:『疾不可為也,在肓之上、膏之下,攻之不可達,剌之不可及,藥不至焉。』公曰:『良醫也!』《注》:肓,鬲也;心下為『膏』。)𢈔子嵩讀《莊子》,開卷一尺許,便放去,曰:「了不異人意!」(《晉陽秋》曰:𢈔敳字子嵩,潁川人,侍中峻第三子,恢廓有度量,自謂是老莊之徒,曰:「昔未讀此書,意嘗謂至理如此,今見之,正與人意暗同!」仕至豫州長史。

《文學第四》
鄭玄在馬融門下,(融自敘曰:融字季長,右扶風茂陵人,少而好問學,無常師,大將軍鄧騭召為舍人,棄遊武都,會羌虜起,自關以西道斷,融以謂古人有言『左手據天下之圖、而右手刎其喉,愚夫不為。』何則?生貴於天下也。豈以曲俗咫尺為羞,滅無限之身哉?因往應之。為校書郎,出為南郡太守。)三年不得相見,高足弟子傳授而已。嘗筭渾天,不合,諸弟子莫能解,或言玄能者,融召令筭,一轉便決,眾咸駭服。及玄業成辭歸,既而融有禮樂皆東之歎。(《高士傳》曰:玄字康成,北海高密人,八世祖崇,漢尚書。玄別傳曰:玄少好學書數。十三,誦五經。好天文、占候、風角隱術。年十七,見大風起,詣縣曰:『某時當有火災。』至時果然,智者異之。年二十一,博極群書。精歷數、圖緯之言,兼精算術,遂去吏,師故兗州刺史第五元先,就東郡張恭祖受《周禮》《禮記》《春秋傳》,周流博觀。每經歷山川、及接顏一見,皆終身不忘。扶風馬季長以英儒著名,玄往從之,參考同異。季長后戚,嫚於待士,玄不得見,住左右,自起精廬,既因紹介得通。時涿郡盧子幹為門人冠首,季長又不解剖裂七事,玄思得五,子幹得三。季長謂子幹曰:『吾與汝皆弗如也!』季長臨別,執玄手曰:『大道東矣!子勉之!』後遇黨錮,隱居著述,凡百餘萬言。大將軍何進辟玄,乃縫掖相見。玄長八尺餘,須眉美秀,姿容甚偉。進待以賓禮、授以几杖。玄多所匡正,不用而退。袁紹辟玄,及去,餞之城東,欲玄必醉,會者三百餘人,皆離席奉觴,自旦及莫,度玄飲三百餘桮,而溫克之容,終日無怠!獻帝在許都,徵為大司農,行至元城,卒。)恐玄擅名而心忌焉,玄亦疑有追,乃坐橋下,在水上據屐,融果轉式逐之,告左右曰:「玄在土下水上而據木,此必死矣!」遂罷追,玄竟以得免。(馬融海內大儒,被服仁義;鄭玄名列門人,親傳其業,何猜忌而行鴆毒乎?委巷之言,賊夫人之子。)
鄭玄欲注《春秋傳》,尚未成時,行與服子慎遇,宿客舍,先未相識,服在外車上,與人說己注《傳》意,(《漢南紀》曰:服虔字子慎,河南滎陽人。少行清苦,為諸生,尤明《春秋左氏傳》,為作訓解。舉孝廉,為尚書郎,九江太守。)玄聽之良久,多與己同。玄就車與語,曰:「吾久欲注,尚未了,聽君向言,多與吾同。今當盡以所注與君。」遂為服氏注。
鄭玄家奴婢皆讀書,嘗使一婢不稱旨,將撻之,方自陳說,玄怒,使人曳箸泥中,須臾,復有一婢來問曰:「胡為乎泥中?」(衛式微詩也。毛公曰:泥中,衛邑名也。)答曰:「薄言往愬,逢彼之怒。」(衛邶柏舟之詩。)
服虔既善《春秋》,將為注,欲參考同異,聞崔烈集門生講《傳》,(摯虞《文章志》曰:烈字威考,高陽安平人,駰之孫,瑗之兄子也。靈帝時官至司徒太尉,封陽平亭侯。)遂匿姓名,為烈門人賃作食,每當至講時,輒竊聽戶壁間。既知不能踰已,稍共諸生敘其短長,烈聞不測何人,然素聞虔名,意疑之,明蚤往,及未寤,便呼「子慎子慎!」虔不覺驚應,遂相與友善。
鍾會撰《四本論》始畢,甚欲使嵇公一見,置懷中既定,畏其難,懷不敢出,於戶外遙擲,便回急走。(《魏志》曰:「會論才性同異,傳於世。」「四本」者,言才性同、才性異、才性合、才性離也。尚書傅嘏論同,中書令李豐論異,侍郎鍾會論合,屯騎校尉王廣論離。文多不載。)
何晏為吏部尚書,有位望,時談客盈坐,(《文章敘錄》曰:晏能清言,而當時權勢,天下談士多宗尚之。《魏氏春秋》曰:晏少有異才,善談《易》《老》。)王弼未弱冠,往見之,晏聞弼名,(弼別傳曰:弼字輔嗣,山陽高平人,少而察惠,十餘歲便好《莊》《老》,通辯能言,為傅嘏所知。吏部尚書何晏甚奇之,題之曰「後生可畏,若斯人者,可與言天人之際矣!」以弼補臺郎。弼事功雅非所長,益不留意,頗以所長笑人,故為時士所嫉。又為人淺而不識物情,初與王黎、荀融善,黎奪其黃門郎,於是恨黎,與融亦不終好。正始中,以公事免,其秋遇癘疾亡,時年二十四。弼之卒也,晉景帝嗟歎之累日,曰:「天喪予!」其為高識悼惜如此。)因條向者勝理語弼曰:「此理僕以為極可,得復難不?」弼便作難,一坐人便以為屈。於是弼自為客主數番,皆一坐所不及。
何平叔注《老子》始成,詣王輔嗣,見王注精奇,迺神伏曰:「若斯人,可與論天人之際矣!」因以所注為《道德二論》。(《魏氏春秋》曰:弼論道,約美不如晏,自然出拔過之。)
王輔嗣弱冠詣裴徽,(《永嘉流人名》曰:徽字文季,河東聞喜人,太常潛少弟也,仕至冀州刺史。)徽問曰:「夫『無』者,誠萬物之所資。聖人莫肯致言,而老子申之無已,何邪?」(弼別傳曰:弼父為尚書郎,裴徽為吏部郎,徽見,異之,故問。)弼曰:「聖人體『無』,『無』又不可以訓,故言必及『有』;老、莊未免於『有』,恆訓其所不足。」
傅嘏善言虛勝,(《魏志》曰:嘏字蘭碩,北地泥陽人,傅介子之後也,累遷河南尹、尚書。嘏嘗論才性同異,鍾會集而論之。《傅子》曰:嘏既達治好正,而有清理識要,如論才性,原本精微,鮮能及之。司隸鍾會年甚少,嘏以明知交會。)荀粲談尚玄遠,(粲別傳曰:粲字奉倩,潁州潁陰人,太尉彧少子也。粲諸兄儒術論議各知名,粲能言玄遠,常以子貢稱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,然則六籍雖存,固聖人之糠秕。能言者不能屈。)每至共語,有爭而不相喻。裴冀州釋二家之義,通彼我之懷,常使兩情皆得、彼此俱畼。(粲別傳曰:粲太和初到京邑,與傅嘏談,善名理,而粲尚玄遠,宗致雖同,倉卒時或格而不相得意。裴徽通彼我之懷,為二家釋,頃之,粲與嘏善。管輅傳曰:裴使君有高才逸度,善言玄妙也。)
何晏注《老子》未畢,見王弼自說注《老子》旨,何意多所短,不復得作聲,但應諾諾,遂不復注,因作《道德論》。(《文章敘錄》曰:自儒者論,以老子非聖人、絕禮棄學,晏說與聖人同,著論行於世也。)
中朝時有懷道之流有詣王夷甫咨疑者,值王昨已語多,小極,不復相酬答,乃謂客曰:「身今少惡,裴逸民亦近在此,君可往問。」(《晉諸公贊》曰:裴頠談理與王夷甫不相推下。)
裴成公作《崇有論》,時人攻難之,莫能折,唯王夷甫來,如小屈,時人即以王理難裴理,還復申。(《晉諸公贊》曰:自魏太常夏侯玄、步兵校尉阮籍等皆著《道德論》,于時侍中樂廣、吏部郎劉漢亦體道而言約,尚書令王夷甫講理而才虛,散騎常侍戴奧以學道為業,後進庾敳之徒皆希慕簡曠。頠疾世俗尚虛無之理,故著《崇有》二論以折之。才博喻廣,學者不能究。後樂廣與頠清閒欲說理,而頠辭喻豐博廣,自以體虛無,笑而不復言。《惠帝起居注》曰:頠著二論以規虛誕之弊,文詞精富,為世名。)
諸葛厷年少不肯學問,始與王夷甫談,便已超詣,王歎曰:「卿天才卓出,若復小加研尋,一無所愧。」厷後看《莊》《老》,更與王語,便足相抗衡。(王隱《晉書》曰:厷字茂遠,琅邪人,魏雍州刺史緒之子,有逸才,仕至司空主簿。)
衛玠總角時,問樂令夢,樂云:「是想。」衛曰:「形神所不接,而夢豈是想邪?」樂云:「因也。未嘗夢乘車入鼠穴、擣齏噉鐡杵,皆無想、無因故也。(《周禮》有六夢:一曰正夢,謂無所感動,平安而夢也。二曰噩夢,謂驚愕而夢也。三曰思夢,謂覺時所思念也。四曰寤夢,謂覺時道之而夢也。五曰喜夢,謂喜說而夢也。六曰懼夢,謂恐懼而夢也。按:樂所言想者,蓋思夢也;因者,蓋正夢也。)衛思因,經日不得,遂成病。樂聞,故命駕為剖析之。衛即小差,樂歎曰:「此兒胸中,當必無膏肓之疾。」(《春秋傳》曰:晉景公有疾,求醫於秦,秦伯使醫緩為之,未至,公夢疾為二豎子,曰:「彼良醫也,懼傷我焉!」其一曰:「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」醫至,曰:「疾不可為也,在肓之上、膏之下,攻之不可達,刺之不可及,藥不至焉。」公曰:「良醫也!」注:肓,鬲也。心下為膏。)
庾子嵩讀《莊子》,開卷一尺許,便放去,曰:「了不異人意!」(《晉陽秋》曰:庾敳字子嵩,潁川人,侍中峻第三子,恢廓有度量。自謂是老、莊之徒,曰:「昔未讀此書,意嘗謂至理如此。今見之,正與人意暗同。」仕至豫州長史。))

 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