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註釋唐詩三百首(增補箋註唐詩三百首)》實境秀 319/ 樂府:蜀道難 李白
噫吁嚱危乎高哉,蜀道之難、難於上靑天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吁嚱=嗚呼,③字形結構換聲符·聲音變化的關係:ㄐj.ㄑq.ㄒx↔ ㄍg.ㄎk.ㄏh。
我們的國文教育就是這樣,不管其表哥原理、表親關係,只知一味地教咱們末學學生菩薩們死背死知識,以為又是一個新的感嘆詞彙,名「驚嘆聲」。蹉哉哀哉嗚呼哉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
嚱,有邊讀邊讀右邊「戲」;戲,有邊讀邊讀左邊「䖒」;䖒,有邊讀邊讀上邊「虍」。∴嚱,有邊讀邊讀中上邊「虍」;戲,有邊讀邊讀左上邊「虍」。不就和「呼、乎」同音通假?!怎麼可以注音、讀成「ㄒㄩ ㄒㄧ」呢?「吁」若只能唸「ㄒㄩ」,那「汙」又何故音「烏嗚」?!可憐憫者。何人真懂母語中文?千百年來竟是如此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)
蠶叢及魚鳬,(佛弟子孫守真按:⑩用典、專有名詞、字彙詞彙能力的問題了)
開國何茫然。爾來四萬八千歲,(佛弟子孫守真按:爾=那,雙聲或同音通假。③字形結構兼音義)
乃與秦塞通人烟。西當太白有鳥道,可以橫絕峨眉顚,地崩山摧壯士死,然後天梯石棧方鈎連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棧道。②單字想複詞。鈎=句=勾,③字形結構換部首。)
上有六龍迴日之高標,下有衝波逆折之迴川。黃鶴之飛尚不得,(孫守真按:陳婉俊本下有「過」字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。)
猿猱欲度愁攀緣。靑泥何盤盤,百步九折縈巖巒。捫参歴井仰脅息,(佛弟子孫守真按:參星、井星,⑩用典、專有名詞、字彙詞彙能力的問題了。
①斷句:捫参歴井仰脅.息。⑤添字還原④倒序重組:仰脅捫參歷井(而嘆)息。捫=歷=張望。仰脅=仰胸=,抬頭挺胸也。仰脅捫歷=抬頭仰望。
脅,或歇之假借,歇息=屏息=停止呼吸。此脅息謂無法逼視,以其太靠近(極形容山高逼近天),有壓迫感故也。謂一抬頭就像要碰到了天星一樣。)
以手撫膺坐長歎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⑥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·單句對:坐長歎⇌仰脅息。「撫」即「捫、歷」,脅=膺。抽換字面、重複強調也。)
問君西遊何時還,畏途巉巖不可攀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重用「攀」字。
本詩全部就是一個七星大法:自然景物vs人文人事。蜀道者,官路也,治道也,唐道也。治世其猶治道難,豈但蜀地獨天睞。吾人但知心眼在,何必太白在高山。高山流水。愚此「太白」雙關兩用也:1.李太白,2.此首之太白山。感恩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)
但見悲鳥號古木,雄飛從雌繞林間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豈寓牝雞司晨武曌意?)
又聞子規啼夜月,愁空山。蜀道之難、難於上靑天。使人聽此彫朱顔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伍子胥白頭也。)
連峰去天不盈尺,(佛弟子孫守真按:去=距,同音通假?③字形結構兼音義)
枯松倒掛𠋣絶壁。飛湍瀑流爭喧豗,(佛弟子孫守真按:喧豗,狀聲詞。為與「雷」押韻爾。⑩用典、專有名詞、字彙詞彙能力的問題了)
砯崖轉石萬壑雷。(孫守真按:「砯」當即「澎湃」。雙聲通假。雙聲連綿詞。)
其嶮也若此!(佛弟子孫守真按:嶮=險,③字形結構換部首 。④倒序重組:其若此嶮也、若此其嶮也。賓語置前強調。 )
嗟爾遠道之人,胡為乎來哉?(佛弟子孫守真按:夫子自道。)
劔閣崢嶸而崔嵬,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。所守或匪親,(佛弟子孫守真按:匪=非,③字形結構換部首 ②單字想複詞:夙夜匪懈、匪夷所思之匪。 )
化為狼與豺。朝避猛虎,夕避長蛇。磨牙吮血,殺人如麻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磨牙=噬嗑=吃喝。喝=吮血。七星大法·文學語言:磨牙借代咬合、咀嚼之動作。「血」借代一切飲料。)
錦城雖云樂,不如早還家。(結出通篇主意。)(佛弟子孫守真按:夫子自道,歸去來兮。)
蜀道之難、難於上靑天。側身西望長咨嗟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西望蜀亦望秦,秦中不見使人愁。)
蜀道難:(古今樂錄曰:王僧虔《技錄》有〈蜀道難行〉,今不歌。《樂府解題》曰:〈蜀道難〉與〈蜀國絃〉頗同。《尚書談錄》曰:李白作〈蜀道難〉以罪嚴武,後陸暢謁韋南康臯於蜀郡,感韋之遇,遂反其詞作〈蜀道易〉云「蜀道易易於履平地」。)
蠶叢魚鳬:(揚雄《蜀王本紀》:蜀王之先名蠶叢、柏灌、魚鳬、蒲澤、開明,積三萬四千歲。《成都記》:魚鳬獵湔山,乘虎而去。杜宇遂繼魚鳬。秦惠王滅蜀,封公子通為蜀侯。)(佛弟子孫守真按:⑧找對主詞:秦公子。)
太白鳥道:(本集注:太白山在洋州眞符縣,山面隸鳳翔府,山背屬眞符。(佛弟子孫守真按:面⇌背。⑥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。)
《南中志》:鳥道四百里。)
峨眉:(《圖經》:峨眉,兩山相對如蛾眉。)
地崩山摧壯士死:(《蜀王本紀》:蜀五丁力士能徙山,秦獻美女與蜀,蜀王遣五丁迎女,見一大蛇入山穴中,五丁共引蛇,山崩,壓殺五丁,秦女皆化為石。)
六龍回日:(《春秋歴序》:皇伯登出扶桑日之陽,駕六龍以下上。)
高標:(《圖經》:高標山,一名高望。)
靑泥:(《九域志》:興州有靑泥嶺,乃入蜀之路。(孫守真按:「乃」原訛「及」。)
《輿地廣記》:靑泥嶺在沔州長舉縣西北五十里,上多雲雨,行者多逢泥淖。)
劔閣:(《水經注》:小劔成北去大劔三十里,(佛弟子孫守真按:應有誤字。一本《水經注》作「小劔戍北西去大劔三十里」。)
連山絶險,飛閣相通,故謂之劔閣也。)錦地:(《圖經》:成都郡名錦城。)(孫守真按:「地」當作「城」。)
留言